日喀则市珠峰特色手工业发展规划(2017-2025)

95商服网  •  • 来源:日喀则市人民政府  • 关注:7992

前言

    特色手工业是西藏三大传统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西藏特色文化的传承,在西藏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市特色手工业更是西藏民族特色手工业的典型代表,其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西藏民族特色手工业的发展状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市特色手工业已经成为优势的特色产业,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弘扬和繁荣西藏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充分发挥民族手工业在带动就业再就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推进精准扶贫、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珠峰特色手工业加快发展,根据日喀则市“十三五”规划、边境小康村建设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脱贫攻坚规划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7-2025年。

第一章民族手工业发展背景

一、我国民族手工业发展的总体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背景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手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然而,近代以来,我国的传统手工业文化流失严重,在民族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对传统手工业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我国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民族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被削弱。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项目官员Beartrice Kaldun女士公布的数据我国国家级贫困县熟练手工艺人平均年收入是当地人均收入的26-55倍,这说明民族手工业市场化是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市场化这把双刃剑也会引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对民族手工业的破坏性商业开发,旅游景点随处可见廉价、劣质的手工艺品等。鉴于此,国内各级政府部门正在通过立法、扶持政策等多种途径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确保民族手工业物有所值,另一方面,保证不降低质量门槛。

总之,在民族手工业的保护与发扬中,保护可得,发扬难做。不打通市场环节,民族手工业只能生存在围城里,但可持续发展又必须有规范的市场准入体系作保障。否则,市场的鱼龙混杂足以使民族手工业现有的生存环境不复存在。

何晓波曾经提出过一个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即“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民族同胞通过开发、传承具有悠久历史和本村特色的民族手工业,而走上‘一村一业’的新型乡村社区发展方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带动乡村社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助于推动乡村既保留浓郁乡土特色、本真民族文化,又走上与现代城市生活等值的新型乡村生活。这种模式对特定的农村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二)存在问题

根据2013年国家民族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发布的《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3)》,许多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处于濒危边缘,从业人员人数急剧下降且年龄老化,市场需求不足,产量下降,技艺有待提高;其中唐卡等存在“生存”困难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则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效率低、工艺人员新生力量不足、原料价格升幅较大等问题。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地域文化、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正经历深刻变化,尤其是年青一代在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日趋淡薄,不少手工艺品制作费时、价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购买意愿。

另外,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制作较为分散,不利于有组织的生产结构形成和实现产业化发展,工匠技师收入偏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不完善,也导致人才青黄不接。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根据对西藏全区地(市)、县级民族手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市场调查结果:

    1.民族特需品占比高。据有关部门对市、县二级企业的调查表明,民族手工业产品80%以上为民族特需品,而乡村家庭手工艺产品中有九成以上是民族特需品。这种特需性表现在藏民族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特需上,也就是说这些产品能展现藏民族的生活风尚,独特的审美需求及宗教意识;其产品同质产品过多,没有形成专业分工,导致恶性竞争。

    2.产品过于注重实用性。缺少广泛需求性,忽略了产品的便携、美观和旅游纪念意义,导致产品销售市场相对狭小。

3.传统民族手工艺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性。各企业的人员构成几乎百分之百都是藏族,仅拉萨的少数几个企业中有极个别的非藏族技师。

4.产品市场的相对狭小性。正是由于产品的民族特需性,导致民族手工艺品中除部分地毯用于外销外,其他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加工市场都局限在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大藏区。

5.企业人员的文化构成较低。据调查,高学历或受过相关专业学习的企业管理人员较少,企业管理人员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营管理的需要;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

6.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在民族手工艺生产活动中使用现代机具的企业较少,有些企业甚至还未通电。以氆氇架为例,编织氆氇、围裙、藏被的木质器械的结构及编织技法还十分原始。

7.民族手工艺企业具有一定的救济性。一些企业业主在政府扶贫资金的帮助下,开办有手工艺培训学校,招收贫困子弟进校学习对于扶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的特色与机遇

(一)发展特色

西藏民族手工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其主要产品有地毯(卡垫)、民族服装(鞋帽)、氆氇、铁木家具、藏被、金银首饰、围裙、金银铜器、藏刀、皮革用品、木碗、唐卡等。随着青藏铁路通车,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区各地鼓励发展民族手工业,特别是紧密结合旅游市场开发,着力培育有区域特色的民族手工业基地和行业龙头企业,西藏民族手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另外,随着近几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西藏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保护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唐卡、藏纸、拉萨风筝、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等进入到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人们逐步体会到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适合家庭生产或副业的特点,使西藏传统手工艺和手工用品生产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在西藏,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许多民族手工业小作坊应运而生,不少民间艺人们正在不断努力探索一些已经失传了的技艺。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艺美术品不仅成了当地人的民族特需品,也受到更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二)发展趋势

一是民族手工业向产业化发展。民族手工业产品主要满足民族地区人民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按照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民族手工业必须适应现代生活与生产的需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因此产业化是民族手工业改造升级的主要目标。

二是民族手工业产品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民族手工业是传承民族文化与传统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民族手工业“藏在深闺人不知”,面临资金短缺、后继无人等诸多问题。而民族手工业文化或工艺如果消失了,就很难再生。因此,对具有重要历史传承价值的民族手工业进行扶持和保护,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作为重要的传统产业,民族手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5大关系:

1.在生产技术方面,要处理好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关系;

2.在市场需求方面,要处理好民族特需品与非特需品的关系;

3.在市场竞争中,要处理好外来产品与本地产品的关系;

4.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要处理好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5.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要处理好发扬与舍弃的关系。

(三)发展机遇

西藏正处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民族手工业作为西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优势产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峻挑战。概括而言,有4大瓶颈制约了西藏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1.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弱;

    2.人才缺乏,部分民族手工技艺处在失传的境地;

3.旅游商品开发缓慢,市场占有率低;

4.产品仿制现象比较严重。例如,进口的尼泊尔、印度产品在成本方面占据优势;内地浙江、广东、义乌及台湾等地的企业模仿藏族宗教、民俗特色产品等的主要特征,生产法器、佛像、天珠等产品;兄弟省份青海则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并获取了规模收益。

图1是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所分析的西藏民族手工业产业竞争结构:

西藏民族手工业的产业竞争结构

图1 西藏民族手工业的产业竞争结构

2013年,安玉琴等学者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对西藏地区民族手工业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钻石模型”中5个要素的综合平均得分为5.38 分,即西藏民族手工业的产业竞争力只是处于一般位置,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较大。得分最高的要素是“政府”和“初级要素”,得分最低的是“高级要素”和“相关产业”。这说明,在政府职能作用的推动下,西藏的民族手工业逐渐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但由市场分配的高级生产要素成为制约西藏民族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这是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不充分的表现。

三、民族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重要性

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民族手工业在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稳定、改善民生、传承文化、促进就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市的资源、地理和人文优势。“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并在“十二五”期间把民族手工业定为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2014年的全市工业工作会议上,将民族手工业确立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体系”之一;2016年9月,我市把珠峰特色手工业确定为七大产业之一。在国家、自治区特殊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全市民族手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民族手工业实体92家(其中企业48家),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增长20.8%,实现利润0.53亿元,增长52.4%;藏香、特色旅游商品、民族服饰、唐卡、民族家具和卡垫等重点产品产值分别增长39.6%、17.3%、10.5%、9.4%、3.8%和1%。30家重点监测企业,2016年实现工业产值1.38亿元、实现利润0.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76%,其中2家民族手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德勒藏香、恰珠编织)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62万元、实现利润141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54.5%,全市手工业领域现有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5件。

为发挥好民族手工业在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稳定、改善民生、传承文化、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市民族手工业发展要妥善处理好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民族特需品与非特需品、外来产品与本地产品、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发扬与舍弃等五种关系。

(二)紧迫性

根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道路的部署,自治区明确提出抓住优势矿产业、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特色旅游业、特色农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等六个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原特色品牌。自治区政府将民族手工业与天然饮用水、高原特色食饮品业等作为“十三五”产业发展重点,并制订专项规划,这充分说明民族手工业在实现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精准扶贫计划等战略部署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增强我市民族手工业的产业竞争力,不仅关乎经济的发展和全市各族群众的福祉,更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市民族手工业发展存在先天不足,同时在发展转型中出现的矛盾也不断凸显,突出表现在竞争力弱、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不足等方面。为推进“十三五”期间的民族手工业发展,我市初步确立了“以唐卡、藏香、藏毯、金属制品等为重点,突出后藏特色和文化传承保护,引导民族手工业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民族手工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努力提高民族手工业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值力争达到5亿元”的重点目标和任务。

面临新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环境,如何定位和布局,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设计怎样的民族手工业产品体系特别是主打产品,出台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和保障措施,都需要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日喀则市人民政府

日喀则市人民政府 网上办事大厅

(一)地名 日喀则史称“藏”,在远古时期,就有藏族先民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故事,日喀则叫“年曲卖”或“年麦”,是一个偏僻荒凉之处。后来,逐步有人类居住,人口也不断增加,有一些佛教高僧到此。。。

本文链接:https://www.95ye.com/article/34249.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