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博士谈武学:传说中武术的境界

95商服网  •  • 来源:www.95ye.com  • 关注:1879

(一)飞花摘叶无不伤人 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中记述了越女的剑术境界,可以归纳为“飞 花摘叶无不伤人”,这是中国最早关于武术境界的描写,《越女论剑》 也是 中国古代最早系统地论述剑术原理的武学著作。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阖闾打败,越国灭亡。勾践卧薪尝胆,誓 志复国。为了复国战争,他采纳范蠡的建议,聘请当时的剑术高手越女为 军队的武术教官,“问以剑戟之术”,用于训练兵士。越女在赴任途中,遇 到一位自称袁公的老翁。袁公折竹为剑挑战越女的剑术,越女则捡起袁公 折落于地的枯枝为剑,双方开始比试。袁公先发制人,剑刺越女,越女后 发先至,先击中袁公,反复三次,最后袁公认输,飞身上树,变为白猿 而去。

这个故事中,越女有三点劣势:

其一,体力劣势。越女为少女,袁公为男士,体力存在差异。

其二,武器劣势。袁公以竹干为剑,越女则以枯败的竹梢为剑。

其三,先后劣势。袁公先出手,主动攻击,越女被动,防守反击。

然而,越女克服了体力的劣势、武器的劣势和被动的劣势,后发先 至,打败了袁公。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很早就认为,对于武学 高手而言,体力、性别、武器、先后都不是胜败的决定因素。“飞花摘叶皆 可伤人”,这是越女的境界。

越女论剑 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 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 曰:“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 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 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 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唯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 箖箊竹,竹枝上枯槁,未折堕地,女即捷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 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 别去。 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 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 中国武学 0004 武 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 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 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 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佛仿,呼吸往 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 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大悦,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 校之队长、高才习之,以教军士。当此之时皆称越女之剑。

(二)搏虎斗牛 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了生存与野兽搏斗的经验。从 河南南阳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搏虎斗牛》可以看出,汉代,人们 心中的武士高手应当有搏虎斗牛的能力,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武松打虎 的故事也是这种思想的写照。在河南温县陈家沟至今还流传着“耄耋降疯 牛”的传说。

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 年)的中秋节,乾隆皇帝为了显示太平盛世,倡导敬老之风,下诏书请全国 80 岁以上,德才兼备、儿孙满堂的老人到北 京皇宫太和殿,参加“千叟宴”。在这千位老人中,有两位来自河南温县 陈家沟,一位是 85 岁的陈善,另一位是 88 岁的陈毓英。 两位老人参加过“千叟宴”之后,离京返乡,河南巡抚和怀庆知府亲 自迎送,到陈家沟后举行了盛大的挂匾仪式。在放鞭炮时,炮仗意外落到 了正在村边吃草的公牛身上。被炸惊的牛,挺着利剑般的牛角,发疯似的 向人群冲去,大家吓得不知所措。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位老人挺身而出,手疾眼快,两手迅速地 抓住牛的肋骨,大喝一声,把疯牛掀翻在地,众人惊叹“真乃神人”。这 个力降疯牛的老人就是陈公兆,太极高手,当时他已经 80 岁了。

本文摘自邱海洋博士武学著作《中国武学》,更多信息请登录95代办网www.95ye.com!

本文链接:https://www.95ye.com/article/5281.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