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人民政府
桂林是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养的生态山水名城。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
机构信息
地区: 临桂区
分类: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标签: 桂林市,政务服务
网址: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0-17:00,法定节假日休息。
电话: (0773)12345,0773-2848507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
英文网址: Access to the website
详细介绍

桂林是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养的生态山水名城。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恭城10个县(自治县)及荔浦市,设有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桂林)广西园等派出机构。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面积140平方公里;桂林市辖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88个镇、46个乡(其中有15个民族乡),25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3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5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1万人,市区人口135万人。

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09°36'50″—111°29'30″,北纬24°15'23″—26°23'30″,境域南北长236公里、东西宽189公里。北部及东北部与湖南省交界,东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接壤,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及来宾市毗邻,西部及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相接,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11.74%。


桂林历史悠久。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距今约一万年前,桂林就有人类祖先活动。夏、商、周时期,桂林是“百越”人的居住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桂林便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桂林”之名,始于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民国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县、临桂县分别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5个区,阳朔、灵川、临桂、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荔浦、恭城12个县(自治县)。

2013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

2018年7月,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复,撤销荔浦县,设立荔浦市(县级)。

2024年,桂林市辖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阳朔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荔浦市。


机构地图
办事大厅
桂林市政务服务网入口

桂林市政务服务网入口

(查看详细信息)
办事机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