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服务分类
自然情况如下:
高坎镇位于营口市区东北部,大石桥市西北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辽南淡水养殖第一镇。近代历史闻名,东北王张作霖曾在高坎镇生活多年,当时为辽南繁华重镇。高坎交通便捷,阜营高速设有营口北进出站,沈营公路、岫水公路、吉高公路在高坎镇交汇,为营口北部、大石桥西北地区的经济、交通、物流中心,以农副产品、小型机械加工、轻工纺织为主导产业,贸工农协调发展的大石桥市的副中心、营口北部的卫星城镇。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232元。
1、概况
高坎镇位于营口市大石桥市西部,是营口城区北大门。东径122°39′30″-122°58′40″、北纬40°62′0″-40°20′20″之间。东邻虎庄镇,南接营口市老边区,西与沟沿镇、石佛镇隔河相望,北连旗口镇,距营口市区15千米,大石桥市区20千米。阜营高速过境并设有营口北收费口。另有沈营公路、岫水公路和高吉公路交汇,分别通往营口市区、大石桥、老边区、水源镇、旗口镇等方向,是营口城区北部的交通枢纽。全镇行政区域面积94.9平方公里,下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现有人口5.5万人。是营口大市北部的中心城镇。
2、地名由来
因驻地而得名。此地位于大辽河下梢,属退海之地,公元1651年清政府由山东向东北进行拨民。高砍人民的祖先拨到这里,在这荒芜人烟的一片比较高的荒碱地上落脚,垒土搭房,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后因地起名叫“高坎”。
3、行政区划
下辖1个社区:高坎镇新兴;25个行政村:刘家村、侯家村、前高坎、大高坎、连三村、东高坎、太平堡、太平庄、后中、吉安、前中、东昌、凤凰甸、下土台、上土台、姚家、党家、毕家村、丁家村、卢家村、黄家村、李家村、董家村、白家村、革家村。
面积94.9平方公里,人口5.43万,邮政编码115112,
镇人民政府驻新兴社区
4、历史沿革
高坎地方,帝尧划天下为九州,高坎属青州;
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大郡,高坎属辽东郡;
汉属幽州;
唐属河北道;
明属辽东郡海州衙;
清属奉天府海城县;
1931年至1945年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下辖29个村庄;
1945年光复后,沿用旧制;
1957年设高坎区;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期,成立营口县高坎人民公社,辖18个大队;
1961年3月,高坎人民公社又分别划成高坎人民公社和旗口人民公社,其中高坎公社下辖30个大队;
1983年10月公社改为乡建制,高坎人民公社改为高坎乡;
1984年3月经营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将高坎改为高坎镇;
1996年辖 刘家村、连三村、侯家、前高坎、大高坎、后堡子、东高坎、太平堡、太平庄、后中、吉安、前中、东昌、凤凰甸、下土台、姚家、上土台、党家、薛家、高家、新农、毕家、丁家、卢家、自立、黄家、李家村、董家村、白家村、革家村30个行政村,面积94.9平方公里,人口5.5万;
2002年辖新兴1个社区和刘家村、连三村、侯家、前高坎、大高坎、后堡子、东高坎、太平堡、太平庄、后中、吉安、前中、东昌、凤凰甸、下土台、姚家、上土台、党家、薛家、高家、新农、毕家、丁家、卢家、自立、黄家、李家村、董家村、白家村、革家村30个行政村,面积94.9平方公里,人口5.43万,镇政府驻新兴;
2004年,高坎镇调整为下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54381人。[1]
5、交通
高坎镇位于营口市大石桥市西部,坐落面积94.9平方公里,东邻虎庄镇,
南与营老边区接壤,西与沟沿、石佛两镇隔河相望,北与旗口经经邻,距营口市区15公里,大石桥20公里。沈营公路纵贯南北,岫水公路横穿东西,阜营高速公路跨越境内13公里,并设有营口北进出站和互通式立交桥,到北京只需6个小时。途经高坎镇内的3条市级以上公路--沈营公路、岫水公路、吉高公路总长41公里,5条总长为40公里的镇级柏油路,将全镇25个村1个社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6、经济发展
简介
2011年,高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亿元,增长2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463万元,增长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029万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232元,增长18%。主要产业有工业、农业、水产养殖业等。
农业
高坎镇是水稻生产的大镇,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镇共有水田12.5万亩,主产“营口大米”。预计2012年全镇水稻产量在8750万公斤以上。全镇确立了水稻、淡水产品、畜牧、蔬菜4项主导产业。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62490万元,同比增长44.7%;人均收入4580元,增长9%,水稻总产量达到1.7亿斤。稻蟹套养面积达到8000亩,淡水精养水面达到4万亩(含域外水面),全镇淡水产品产量达到12000万斤,产值达到4.3亿元;蛋鸡蛋鸭饲养量达到50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3万头
水产养殖
高坎镇淡水养殖业发展迅猛,全镇已有1300多户农户靠养鱼致富。随着淡水养殖效益提高和渔民收入增加,养鱼户逐年增多,高坎镇原有养殖水面2万亩已不能满足渔民的需求,他们纷纷"走出去",到周边乡镇及大洼、老边等地区租赁鱼池发展水产养殖,养殖水面增至4.8万亩。
2011年,高坎镇淡水鱼产量4.8万吨,产值4.4亿元,利润在8000万元以上,不仅抢占了本地区城乡水产市场,还辐射到周边的辽宁、黑龙江、内蒙、吉林部分地区。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还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全镇现有4000多人从事养鱼及相关产业,每年比稻农增加收入近三千元。
高坎镇素有“辽南淡水养殖第一镇”的美称,地处大辽河下游东侧,河渠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镇内水量充足,水质肥沃,全镇池塘面积二万余亩、镇外承包池塘近二万亩,稻蟹套养近八千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千余亩,年产淡水鱼4.8万吨,产值收入四亿四千万元人民币,成蟹、扣蟹收入达三千万元,南美白对虾收入七百多万元,三项水产养殖产业收入,超过全镇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现已成为富民强镇的大产业。 镇党委、镇政府为了快速发展提高水产养殖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不适应国内外大市场需要的矛盾,把我镇淡水水产养殖产业链做粗、做长、做大、做强,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申报大石桥市政府与科协,民政社团等部门审核、批准,于2005年5月15日成立大石桥市高坎水产养殖协会。
高坎镇的淡水鱼养殖历史悠久,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是时代的需要,市场的需求。全镇二万余亩池塘经过省、市两级绿办检测,化验水、土、空气等全部达标,已发给绿色无公害生产产地认定绿色证书,注册了“高坎宴鱼”品牌商标,镇内养殖品种达二十三种,在鲤、鲢、鳙、鲫四大家鱼的养殖基础上又引进发展新的品种,如大口鲶鱼、黑鱼、草鱼、中华鲟、美国大口胭脂鱼、桂鱼、鲈鱼、宫城鲫、日本红鲫、武昌、非洲鲫等名、优、新二十几个种类,每年可产扣蟹一百六十万斤,南美白对虾五十万斤,产蟹田大米八百万斤。由于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渔业机械制造产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产业的腾飞,也活跃了鱼药销售市场,拉动专业捕鱼网队的经济进入高收入。为全镇5000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致富的大平台,大大提高了全镇人均收入及生活水平,活跃了高坎镇市场经济。
7、城镇建设
高坎小城镇建设到1997年进入崭新阶段,投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的营口地区最大的农村全封闭市场。
1998年,高坎镇被营口市人民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快了改革步伐,各类房地产开发商纷沓而至,引进开发、联合开发、个体开发、公共建筑等种类繁多,住宅楼、商住楼、办公楼等形式多样。1998年,全镇楼房建筑面积24250平方米,总投资1633.5万元。
1999年建筑面积20234.5平方米,总投资1760万元;2000年建筑面积31168平方米,总投资2245万元。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5年,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项目,为高坎镇提供资金60万元做总体规划,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团的评审,待报大石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高坎镇总体规划(2005-2020)共分三个部分:镇域总体规划、镇区建设规划和风貌规划。总体规划确定了高坎镇镇区性质为营口北部、大石桥西北地区的经济、交通、物流中心,以农副产品、小型机械加工、轻工纺织为主导产业,贸工农协调发展的大石桥西北部中心、营口北部卫星城镇。尤其是本次规划修编调整了区域布局,重新规划出了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在阜营高速出口南往营口方向,占地123公顷,为今后招商引资上项目奠定了基础。 根据小城镇建设管理的需要,2005年组建了新兴社区,该社区为大石桥农村乡镇首家,申请营口市政府批准,将社区居民转为城镇户口,参加大石桥市社会养老保险。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牵动下,2005年高坎镇小城镇建设又有了新突破,重新启动了农民新区工程,全年建筑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入户6700户,占总户数的50%。
8、历史人物
张作霖
张作霖生于1875年3月19日。1895年前,年轻的张作霖在营口市高坎镇生活很长一段时间。[2] 张作霖来高坎只有14岁。他是高坎的商人去盘山做买卖跟随而来的。来这里无亲无靠,给人家做点零活、打点短工维持生计。曾到过的村庄有大黄家店、太平堡、丁家桥、大弓弯、大房身等。后来张作霖到高坎北磙子泡村。磙子泡有家姓孙的财主,雇有二三十伙计,专设“饭堂”。张作霖常来饭堂找饭吃。开始,觉得他是小孩,到饭堂就管饱,以后去常了就拒之于门。孙家主妇是寡妇,为求积德行善可怜无以投靠的小孩,便命管事人带到饭堂吃饭 。张作霖这才混上了饱饭吃。他自动给孙家放猪、扫院子,还管主妇叫干妈,赢得孙家高兴。后来张作霖发迹,当大帅,对这位干妈仍念念不忘。1924年张作霖得知这位干妈死了,派人赶到磙子泡,为其送钱立碑。这件事由孙家四儿子(外号四瘸子)经办。原定修一座碑楼,因款被四瘸子入了私囊,仅竖了块石碑。此碑高八尺,宽二尺多,上写有“节烈松钧”四个大字,另一面刻有碑文。落款为张作霖和孙家儿孙的名字。这块碑,在文革时被推倒。又被一队社员修井时,砸成几块砌在井口上。
张作霖16岁离开磙子抱,到黄家店村一孙姓、外号孙鬼子的财主家干零活、放马。因孙家丢失一匹马,责难张作霖没看住,受到东家的打骂。张作霖因之患了重病。孙家见他孤身一人,又奄奄一息,在风雪之夜,将他抬出扔在路边沟里。幸而被一位姓樊的老者发现,救他回家去,经一个多月治疗休养,才好了。张作霖感激万分,在其家白干活以报恩情。张作霖恨透了孙家。后来在他当兽医时,通过治马结识了匪首――“钻天燕”。一天夜里张伙同钻天燕一伙抢劫了孙家,抢光又放了把火,使孙家遭场浩劫。张作霖结识了另一财主樊某某,时常到高坎给樊家买日常用的东西。高坎有商店、车店、当铺、油坊、饭馆等,是个热闹的集镇,这个地方吸引了张作霖,他离开黄家店村来到高坎。张作霖原来跟继父学点兽医,又在婆家学些兽医知识,已成为半拉兽医,能粗略地看牲口病。这成了他下一步谋生之资本。
张作霖到高坎,没有固定职业,给商店、车店收拾院子,所谓打杂。后来出现在赌场,端茶倒水,赢者赏其一点小费。随着年龄增长,张作需给人劁猪、治牲口病。自称是河西段先生徒弟,赢得一些人的信任。开始行医时,他住在马乡约大车店里,治好了何家油坊一匹大马而出了名。匪首“钻天燕”找他治马,实际 等于抬高他的身价。后来,辽西巨匪杜立三亦找张作霖治马。这在高坎人眼中,张作霖今非昔比。他穿上时新衣服,腰里揣着钞票,进出赌场。
高坎街上还有一位有财势的于六,为马家搞阴谋嫁祸张作霖而不平,张作霖离开马家就与其合开兽医桩子。张作霖常常是赌场的“座上客”。赢了钱便大吃二喝,极度挥霍;输了钱就东拆西借。于六的小婆娘叫二兰子主动借钱给张,结果也输光了。由于二兰子同于六年龄相差悬殊,她暗中钟情于张作霖。后来,张作霖外出购药,二兰子假借回娘家探亲,携带细软追赶张作霖去。二兰子追上张作霖,约他逃往异乡。张作霖觉得于六待他天高地厚,岂能占朋 友之妻?拒绝了二兰子要求。于是,二兰子恼羞成怒,打心里恨张。张作霖买药归来,二兰子请张作霖喝酒,把他骗到自己房子里。当张作霖进了屋,二兰子扯开自己上衣,高喊起来。于六和家人闻声赶来,没容分说,将张作霖狠打一顿,并绑在大榆树上,准备夜里把张作霖冻死。就在这时,在高炊开小车子店的常掌柜(常则春)看到,上前问明原由,将张作霖解了绑绳,领回店中,终算得救。
张作霖在常家落了脚,干些零活杂役之事。张作霖仍出没于赌场。他一输再输,发现高坎有些赌徒合谋搞他,非常气愤。一次,张作霖输给他们,他们起身要走,张作霖忙把他们拦住,说回去取钱再赌。张作霖到街上卖肉案子取一把菜刀,回到赌场。赌徒们不禁大吃一惊,欲走不能。张作霖橹开裤筒,嗖地一刀,将腿肚子皮割一块,摔在桌子上作为赌注。赌徒们吓得不知所措,只好将赢得的钱全数退还他。事后,这几个赌徒总觉不是滋味,蹩口气,寻机报复。有一次在六大娘家聚赌。六大娘半老徐娘,守寡,放赌。她为此专门找一撑腰大汉,此人叫王兆玉,号称王三五。这天,张作霖先赢后输。赌徒们激他说;“你上次偷钱割肉,这回该割狗头吧!”张作霖恼羞成怒,便和众家动起手来。寡不抵众被按倒在地。有一个人抬来一把大砍刀,要朝张的屁股砍去,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大汉王三五窜将上来,一把把那人手腕掐住,大喝:“住手!”六大娘上前制止了这场搏斗。
张作霖暗暗想练点拳脚功夫,他常到高坎东朝阳观,拜一位老道叫刘福航的为师。每天早起练剑,天长日久也学到些“剑术”。
1893年夏,有一次张作霖车高坎一家杂货店买东西,见到两个风流俊俏的姑娘。这两个姑娘是姐妹,姓祝,称大菊、二菊,是高坎街上的“美人”,已被于二爷霸占。于二爷扬言:“谁敢惹她们,拿命见我。”张作霖没听这个邪,在一天晚上,溜达到祝家,想会会“二菊”,正好于二爷也去了。张没正面相撞,悄悄走了。于二爷从“二菊”口里知道此事,第二天,拎宰猪刀找到六大娘那儿,张作霖见势不妙,从窗户跳出跑了。于二爷在后面猛追不舍。张作霖跑到常家,于二爷追到常家。常家屋小无处躲避,遂把炕上几个行李卷打开,把他卷在里面。于二爷赶来,里外搜索,没找到张作霖,老常头假说张作霖往东跑了。一直躲了几天,不敢露面。老常头便和张作霖商量,采取请客认错的办法,解决同于二爷的问题。老常头出面,又找不少头面人物,从中说情,才算了事。这件事弄得张作霖抬不起头来,一股急火,又病倒了。正好病倒在老于家大门洞。被于天朗母亲看见,将他救到屋里,抚养3个多月才全愈。张作霖感恩不尽,认了于母为干妈,在高坎又多了一门亲戚。
张作霖赌博借了许多人的钱,其中有个叫黄木匠的,向张作霖索取,张作霖无力偿还竟被黄木匠打了两个耳光。张作霖思前想后,觉得在这里呆不下去了,想一走了之。于是向老带头谈了,得到常的支持。常家又凑了些路费,把张作霖打发走了。这时,张作霖腿生火疖,行走困难。常则春把自己的毛驴送给了他。并说盘缠不足时,可把驴卖掉再走。赌徒们听说张作霖离开高坎走了,还骑走了老常家的驴,忿忿不满。他们来到常家小店,谴责老常头,并鼓动老常头把驴要回。目的想把张冻死在路上。老常头在众人的蛊惑之下,披上旧皮褂追赶张作霖。张作霖骑驴走至东高坎,被黄木匠拦住了,要他还钱。张作霖见老常头来了,必定有事.便口称干爹:“有什么事吗?”老常头话到唇边,不好意思说要驴,支吾地说是给他送皮褂子,张作霖正冻得难耐,穿上常干爹送的皮褂,骑上毛驴辞别而行。
1894年张作霖离开高坎,当时中日甲午战争,张作霖去营口应募清朝宋庆毅军,当过宋庆的卫兵。1895年返乡,在广宁县赵家庙组建一支保险队(保安队)投身绿林。辗转数载,在绿林草莽之中称雄,几经招抚,从匪到兵,于1912年当上师长后,他又到高坎一次。
高坎人听说张作霖要回高坎,便由高坎街头面人物出面,从凤凰甸到高坎修一段路,花了很多人力物力,把路修得又宽又平,迎接张作霖的到来。张作霖带一个卫队,三四十人。当来到凤凰甸村,他便命令部下下马,步行进高坎,只有他自已骑着马。并宣布:“到高坎不准碰一草一木,不准有任何不轨行为,这是我的第二故乡。”高坎街上过去曾同张作霖闹过别扭,结过仇的,打过他的,暗中陷害过他的人,听说张作霖回来了,吓得要命,以为这回非报仇不可,轻者挨打,重者要命,纷纷躲起来。张作霖到了高坎,大家迎上来,毕恭毕敬。张作霖很客气地与大家相见,一概不提过去的事。他命人到老常家小店,把老常头请来,见面很是亲热,给老常头行了军礼。老常头看了半天,才认出,上前拉住张作霖的手:“老疙瘩,你还真的出息了,我以为你早死了呢!”张作霖不咎既往,宽宏大量待人。把黄木匠、马掌柜,于六、于二爷等都找来,将他们请到客室,张作霖以客相待。并说:“咱们哥们,年轻时闹过摩擦,妈巴子算个什么呢?我早忘了,老实说,没你们打我,我他妈的也不能有今天。”张作霖走后,高坎人都称赞:“张作霖有度量,报恩不报仇。”
在张作霖当了大帅时,老常头曾去沈阳找张作霖,在帅府住了一段时间。张作霖派人把他送回高坎,并资助他开了“三畲当”、“三畲车店”、“三畲杂货铺”。后来常家拥有长工三四十人,250多亩土地,成为这一带财主,管事的大都是黑山县张作霖岳父那边的人。老常头年迈,坐享股金,生活极为豪富。1928年,随着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老常家的买卖也逐渐萧条冷落了。
9、下设机构
单 位 电 话(0417) 单 位 电 话(0417) 单 位 电 话(0417)
党委办公室 5032431兼传真 吉 安 村 5011067 连 三 村 5027176
政 府 办 5032412 前 中 村 5011057 毕 家 村 5022223
经 管 站 5030950 东 昌 村 5013524 丁 家 村 5183383
派 出 所 5032387 凤 凰 甸 村 5032525 卢 家 村 5183232
社 区 5032721 5032720 下 土 台 村 5026223 黄 家 村 5183235
东 高 坎 村 5020173 姚 家 村 5018339 李 家 村 5186192
侯 家 村 5032291 上 土 台村 5185932 董 家 村 5014191
前 高 坎 村 5032324 党 家 村 5185367 白 家 村 5014189
大 高 坎 村 5032584 财 政 办 5032707 刘 家 村 5014107
太 平 堡 村 5024236 计 生 办 5033610 革 家 村 5186104
太 平 庄 村 5181556 合作医疗办 5032470
后 中 村 5181554 农 业 中 心 5033781
咨询电话:0417-5803003
办公地址: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 西外环路大石桥市政务服务中心
官方网址:点击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8:30~11:30 下午13:00~17:00(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