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政府(网上办事大厅)
平房区位于黑龙江省省城——哈尔滨市(以下简称哈市)南部,坐落在拉滨铁路线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26°33′45″至126°48′45″,北纬45°30′00″至45°40′00″。东与阿城交界,南与双...
机构信息
地区: 平房区
分类: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网址: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 上午8:00—11:30 下午13:3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电话: (0451)86501258,(0451)86501403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友协大街98号
详细介绍

平房区位于黑龙江省省城——哈尔滨市(以下简称哈市)南部,坐落在拉滨铁路线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26°33′45″至126°48′45″,北纬45°30′00″至45°40′00″。东与阿城交界,南与双城为邻,西与南岗区红旗乡接壤,北连香坊区朝阳、黎明乡。区人民政府驻地在友协大街98号,距平房火车站4公里,距哈市人民政府约36.9公里(垂直里程),距省人民政府约13.75公里(垂直里程)


平房区是哈市市辖城市区之一。周围由郊区环绕,距市中心城管界7.5公里,地域相对独立,地理环境优越。2005年,以城区为中心,连接农村两镇的交通网已经基本形成。境内有哈飞公司机场、拉滨铁路、黑大公路(哈五路)、哈平复线南北贯通。西距哈尔滨国际机场约30公里,北距东北地区中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哈尔滨站约20公里,拉滨铁路向南经周家、拉林、背荫河至五常市地约75公里,直达吉林市南下联通全国各地。东南距金代古都阿城约24公里,西南距清代古城双城约33公里,为哈尔滨南郊陆路交通、航空运输的重要门户和经贸活动的重要区域。


【历史概述】


平房地区秦以前为古肃慎族活动区域。西汉后期至两晋,肃慎改挹娄属夫馀境地。南北朝,挹娄改称勿吉,本地为勿吉人属地。勿吉灭夫馀后,形成安车骨部。隋唐时期勿吉改称靺鞨,依旧归安车骨部,平房一带先后有安车骨(安居骨)勿吉人劳动和生息。唐初为黑水靺鞨,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后,为渤海国鄚颉府属地。辽初,属东京道滨江州之乌萨扎部。公元10世纪渤海灭后,女真族兴起,本区域为生女真完颜部属地。


公元1115年(辽天庆五年),完颜阿骨打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畔奠都建金。经平房南8千米,自东南向西北开有运粮河,使这里得以兴盛。《金史》载“运粮河两岸人烟稠密,村寨相连。农、牧、渔、手工业畅兴,富庶地区也”。又据境内考古发现的金代的古城址、古墓葬等证明,金代,距阿勒楚喀城(今阿城)仅18千米左右的平房,已人丁兴旺,各业昌盛,系京畿之地。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属奴尔干都司纳邻河卫(拉林河卫)及扈伦部属的乌拉部,清初属宁古塔昂邦章京。自元、明至清初,这一带历经兵燹战乱和清王朝的封禁政策,已一改昔日繁荣,地广人稀,清廷谓之“闲荒”。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昂邦章京升驻宁古塔将军,平房地带归其属。


公元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后,统辖于宁古塔副都统衙门。公元1725年(清雍正三年)后,复属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地。


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始,境内再度开发,村落重新兴起。先后有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汉人,因天灾戮祸,避难逃荒,冲破清廷封禁,来此垦荒谋生,聚集十几个屯落,因多系流民,俗称“民屯”或“民人”。这些民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无约无束,乐业安居。其境仍属阿勒楚喀。


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始,清廷谕准吉林将军奏章,于拉林西北80 里地,移驻旗丁始设双城协领,本区域随之属双城堡协领衙门,统辖于阿勒楚喀副都统。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后,本地出现满族官屯,为平房设治之始。双城协领衙门继续屯田,以双城堡为中屯,增设左右二屯。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后,设旗垦荒。在平房地区西半部,设置正黄旗、正红旗。每旗以梅花格局,中设头屯,东、南、西、北各置二、三、四、五屯。境内设有正黄旗、正红旗10个满族屯落(现今只有正黄三屯、四屯属平房区管辖,正黄头屯、二屯、五屯已划归香坊区管辖,正红旗各屯已划归南岗区管辖)。按清廷移旗屯垦之章,凡设旗地,驱逐民人。致使平房地区东部,民屯密集,形成满汉分治局面,其旗地辖于左屯(东官所)佐领,全境统辖于双城堡(中屯)协领衙门,仍隶属于阿勒楚喀。


1851年(清咸丰元年),双城协领升驻副都统,平房区域仍归其属下东官所管辖。


1882年(清光绪八年)前后,清廷视移旗屯垦之兴,破除封禁闲荒之策,谕准旗丁招佃汉民代耕,陆续拨给各旗屯以牛、犋、籽种等,各旗屯周围布设窝堡,广开良田,破除满汉民族之隔,形成满汉混居之局面。后经清廷谕准旗地升科,准其旗丁、汉民认领土地。随之,旗屯附近之窝堡,日聚多户,形成屯落,以各窝堡主户姓氏称名。诸如现今平新乡正黄三屯、四屯以南的大乔家窝堡、商家窝堡、叶家窝堡等。至清光绪末期,本区域已形成满汉屯落30余个。清光绪初期,复统于双城协领衙门。


自1883年(清光绪九年)后,全境统属于双城厅理事抚民通判管辖。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至1911年(清宣统三年),属双城第二警察区、二区郎家烧锅区公所,统辖于双城府。


1918年,仍属双城县第二区管辖。


东北沦陷时期,是平房历史沿革的复杂阶段,也是平房人民生灵涂炭,苦难深重的历史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为掠夺东北财富,于1932年至1934年,在本区域修筑一段拉滨(吉林拉法—哈尔滨滨江站)铁路,强迫村民迁户,拆毁民房65间。在平房屯南1千米处,设一火车站,命名为平房站。


1934年,伪双城县施行保甲制,废区村制,改区为保。平房区域属双城二保管辖。


1937年12月1日,伪双城县又改施行“街村制”。翌年,将各保下甲的各屯,划并为村,境内划为两村,为新安村(管辖7个村屯)、新福村(管辖8个村屯),隶属伪双城县四区(周家区)管辖。在军事强权统治下,平房区域成为哈尔滨南部侵华日军独立的特别军事区。自1934年起,侵华日军加茂部队(后改为东乡部队,1941年改为七三一部队)、8372部队,先后进驻平房站以北0.5千米和4千米处,强迁5个自然屯,修筑细菌实验厂(对外称防疫给水部)、飞机修理厂、飞机场、驻军营房、家属宿舍和其他军事、生活辅助设施。至1938年这块秘密军事基地基本建成,对内称第17号军事基地,或称加茂部队、七三一部队;对外称防疫给水部和平房镇。自此,平房区域成了世界最庞大的细菌战争研究基地,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残害中华儿女、世界人民的食人魔窟和魔鬼的“乐园”。为加强特区防御,1943年,日本关东军又扩大特别区的范围,把这荒原城堡周围的40余村屯(包括在行政区划上属伪双城县管辖的30余个村屯),划入“特别区”范围,设卡、立牌,进行猖狂的军事统治。“特别区”隶属伪香坊区公署和伪哈尔滨市公署双重管辖。“特别区”南至周家车站,北至孙家车站,沿拉滨铁路线间的广阔土地,被世人称为“六十里地国境线”。日本军国主义者把这里作为发动细菌战争的重要军事基地,声称“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平房”,并在编制“伪哈尔滨市都邑计划”中,把平房列为哈尔滨的十个“卫星城”之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以战败国宣布投降。在日本投降前后,罪恶的侵华日军疯狂地毁灭罪证,炸毁和破坏了军事基地内外的建筑和设施,平房镇变成一片废墟,仅留下拉滨铁路上的一个三等小站——平房站。


1945年8月,苏联红军接管旧平房镇,1946年6月撤走。从此,平房地区回到祖国怀抱,平房人民获得了新生。


1947年至新中国建立前后,平房区域东部划归哈尔滨市香坊区管辖,西部仍属双城县第四区管辖


1948—1949年,东北军工部在旧平房镇南部原侵华日军飞机修理厂的废墟上,组建军工21厂。


1949—1952年,以军工21厂为基础,国家先后在平房镇旧址建起两座大型军工企业,开创了平房城区建设和发展的历史。


1953年11月,平房设区级建制,划为哈尔滨市郊区,命名为平房区。1956年8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在《关于哈尔滨市合并与调整市辖区问题的批复》中,批准平房区为市区。改革开放以后,平房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方针指引下,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坚持“服务大厂,服务基层、当好公仆、振兴平房”的工作方针,区域工业全面崛起,出现了以食品、铝材、铝制品为主要行业的哈尔滨龙滨酒厂、省铝材厂、平房酿造厂为主的一批地方骨干企业。1982年冬,在全市最先解体了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生产资料分包到户。


1988年,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依托大厂,发挥优势,加强基础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建设现代化卫星城奠定基础”的战略思想,厂、区共建齐抓共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综合治理、依法治城、改善城乡面貌等均取得明显效果。“九五”期间,围绕“借大厂力、打汽车牌,走配套路,求大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加工业,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生产为主导,带动区属经济发展的模式。


2001年,辟建了平房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并于2005年被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批准为省级民营科技示范区,成为驻区大企业主辅分离及哈尔滨市工业企业退二进三的重要承载地。


2009年11月,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提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给平房区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平房区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规划面积462平方千米的哈南工业新城,推进哈尔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先后辟建了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1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哈尔滨新区,平房区全境纳入新区范围。


【地理环境】


平房区位于哈尔滨市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5°30′—45°40′,东经126°33′45″—126°48′45″之间,东与阿城区交界,南与双城区为邻,西与南岗区接壤,北连香坊区。辖区面积93.8平方千米。平房区地处松嫩平原南部,长白山系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地末梢,与松花江南岸漫地之间,属松花江第三阶地。区境无山、少水、多沟谷,地势起伏,为岗阜状平原地形,是哈尔滨城区地势最高的区域。地下水位在50~60米,最深可达90米以上,为哈尔滨地区地下水位最低的地区。局部地区无含水层,地下水资源贫乏,地表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在低洼地带积成数条沟河,汇集成马家沟河、何家沟河两条季节性河流和季节性水塘、泡子。受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原始生物资源贫乏,境内动植物多为人工饲养和培植起来的。


【气候】


平房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西伯利亚内陆冷空气团和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2~3℃,最低气温在1月,平均气温为-19.2℃;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气温22.96℃。全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2700℃。年平均降水量有52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8月。年平均日照在2645小时,日照率为60%。历年初霜最早在9月7日,最晚在10月8日;终霜最早在4月13日,最晚在6月5日。无霜期135~140天。历年平均为140.9天。四季气候变化:春季较短,56天左右,太阳高度角渐升,季日照时数可达742小时。气候温暖,多风少雨,易干旱。多西南风,集中在4—5月,持续至6月。最大风速达30米/秒,风次多,风日连续,规律为3天左右一次。受热带海洋气团与冷气团频繁交替影响,气温渐升,温差大,天气多变,常伴有低温,较强温度升降值可达±20℃左右。4月上旬平均气温可通过 0℃;5月上旬可通过10℃。受西南风影响,空气干燥少雨,降水量约75.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1%。夏季最短,46天左右,为梅雨季节(伏期)。夏季太阳高度角最高,夜短昼长。季日照为760小时。气候炎热、少风多雨。本季为全年气温最高季节,最高月在7月,平均温度在21~23℃。多刮东南风,平均风速4米/秒。受气温、风速影响,蒸发量大,多积云,多雷阵雨和连雨天,时伴有冰雹。降水量为338.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4.1%。秋季稍短,51天左右,太阳高度角渐低,日照时数渐少,季日照610小时。多东北风,气温凉爽,有骤降,昼夜温差大,昼热夜寒,气温升降幅度可达±10℃左右。入9月,多晴朗天气,下旬时有寒潮,伴有霜冻。冬季漫长,212天左右,为结冰期。太阳高度角最低,昼短夜长,日照短,季日照时间533小时,多西北冷风,少雪多雾,气温寒冷干燥。季降水量约74.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6%。为全年气温最低的季节。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19~-21℃。2017年主要发生了道路结冰、暴雨、高温、大风、雾霾、沙尘、暴雪等重大气候事件。

机构地图
办事大厅
哈尔滨政务服务网入口

哈尔滨政务服务网入口

(查看详细信息)
办事机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