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胡集回族乡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
【概况】 胡集回族乡地处黄河故道之畔,位于民权县城东北方向20公里处,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2.12万亩,辖13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总人口2万人,其中回族9200人,主要分布在马庄、凡...
机构信息
地区: 民权县
分类: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网址: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 夏季 8:00-12:00,15:00-18:00 ; 冬季 8:00-12:00,14:30-17:30
电话: 0370-12345
地址: 商丘市民权县005乡道与006乡道交叉口北100米
详细介绍

【概况】

胡集回族乡地处黄河故道之畔,位于民权县城东北方向20公里处,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2.12万亩,辖13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总人口2万人,其中回族9200人,主要分布在马庄、凡楼、胡集等7个少数民族村。境内交通便利,紧邻民荷公路(民权—山东荷泽),乡村公路网络健全,沟、渠纵横交错,黄河故道支农渠贯穿全乡,林草丰密,水肥土沃,适宜种植苹果、蔬菜、药材、棉花等经济作物,是农业部命名的国家优质苹果(红富士)生产基地,河南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

【经济发展】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整乡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高效种植业。目前,全乡新成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24家,规划建设了凡楼优质苹果、胡集小杂果、金楼药材、赵铁楼红薯、孟楼标准化良田等多个特色种植基地。其中新发展优质苹果600亩,葡萄400亩,白芍、牡丹、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近3000多亩。

以高效养殖项目和培育养殖专业户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羊养殖。目前,培育养殖专业村3个,规模养殖企业4家,养殖专业户近300户,淡水养殖1200亩。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已入驻县高新区企业4家,境内民营企业21多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其中科农食品、鼎圃饲料、福源门业、厨乐调味品、机制木炭等特色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

【社会事业】

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率先在全县实现村村通,全乡公路总里程36公里;有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广场)4个;农家书屋13个,藏书5万册,远程教育网点14个;有中小学7所,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0 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达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2%;镇区内新建自来水厂1座,新建新型农村社区3个,新增城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新增楼层面积5万平方米。

【民族文化】

境内有明代遗址1处,为北张庄清真寺,始建于明朝中叶,是商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大殿、门楼、望月楼等古式连体建筑和清朝两广总督马新贻亲书的“清真为本”等匾额6块,有八大级老五顷寺之称,时为豫东首坊清真寺。当地回族的“十大碗”“全羊席”也是颇具特色的餐饮美食。

【民权道北第一党支部】

胡集乡早在抗战时期,就是民权县最早的革命老区之一。1938年抗战爆发期间,胡集乡进步青年组织了“文化协进会”,以学术研究为掩护,开展抗日宣传,发展共产党员,并于1939年3月成立了民权县道北第一个党支部——胡集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六十余名,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发展党组织和构建地下交通联络站。

1939年年底以胡集党支部为基础的中共胡集区委建立,为了打通陇海路南北根据地的联系,区委奉上级组织指示,建立起一条冯老庄--南胡庄--胡集--葛庄--汤湾--五大庄--鲁西南南地委的隐秘交通线,自此,连接华北到中原的交通线正式建立起来,胡集成为这条交通线上的重要联络站。

胡集党支部积极开展联络站地下工作,秘密发展党员,传递机要秘密,粉碎敌人阴谋;并在打击日军、伪军、解放民权县域的多次战斗中提供关键情报,鲁西南地委杨怀仁检查这条交通线,认为这条交通线在危难艰苦的敌后环境下始终坚持工作,出色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党的抗战工作作出很大贡献,赞扬该交通线是连接水东根据地与鲁西南的“红色走廊”。

胡集党支部不仅建立联络站,更是培养了大量的革命干部,成为了当地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民权县革命活动的发源地之一,胡集革命老区由此得名。

机构地图
办事大厅
商丘政务服务网入口

商丘政务服务网入口

(查看详细信息)
办事机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