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巩义市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夏季:8:30-12:00,14:30-18:00 冬季:8:30-12:00,14:00-17:30 |
电话: | 0371-64056004 |
地址: | 巩义市大峪沟镇政通街17号 |
大峪沟镇位于巩义市东部山区,面积96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4.1万,党员1799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万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中国文化旅游名镇、河南省科技示范镇、河南省文明镇、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等荣誉称号。2020年,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743万元,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7亿元,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61万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1.7亿元,引进省外境内资金11.7亿元。
历史悠久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美丽清幽的青龙山修建了千年古刹慈云寺。汉唐以来,大峪沟归巩县管辖。明清时期,移民迁徙,人烟稠密。1944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在巩县大峪沟镇的南部、北部山区,分别建立了巩县第五、第六抗日民主区政府,领导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对敌斗争。作为革命老区,大峪沟地处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前哨阵地,是敌我双方在此拉锯争夺的战场,先后与日伪军在磨盘山、康坟、伏山、青狮山等地发生战斗。1948年4月7日,大峪沟解放。4月中旬,巩县第二(孝义)区人民政府建立,辖民权、钟岭、黑龙潭、薛庄、桥沟等村。5月下旬,巩县第五(城关)区人民政府建立,辖大峪沟村、海上桥、王河、柏林、杨里、杏花、董陵、韩门、三官庙、和沟等村。11月中旬,巩县第八(米河)区人民政府建立,辖将军岭村。1952年冬,巩县第九(玉皇庙)区人民政府建立,今大峪沟镇现辖范围始成一体。1956年,撤区建乡。1990年,撤乡建镇。
区位优越
大峪沟镇南倚嵩岳,北临黄河,连霍高速、徐兰高铁、310国道、中原西路穿境而过。东邻荥阳市和小关镇,南接涉村镇,西与北山口镇、站街镇毗连,北与河洛镇接壤,是巩义东部一颗璀璨的明珠。投资3亿多元新建和改建的南山旅游通道、大薛路、钟民路等村组道路160余公里,“四纵四横”交通路网基本形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文化灿烂
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巩义市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郑州市青龙山慈云寺景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峰峦联亘,涧溪萦回,为河南省级森林公园。慈云寺始建于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被誉为“释源祖庭”“华夏作寺之始”。全国传统村落海上桥村以传统的硬山式建筑以及豫西典型窑洞建筑为主,大部分建于清中晚期,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清华美院、中央美院、鲁迅美院等29所高校在此建立写生实习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村”。
产业兴旺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融创云智小镇项目,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5.55亿元,一期约1万平方生态社区主体封顶,二期约1万平方生态社区基础完成,规划展馆、数字商街对外开放。浙大科技园区项目2020年完成投资1370万元,一期113亩土地完成组卷,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招商工作。海上桥浙大安置区项目2020年完成投资3140万元,安置区规划已修改,文物勘探工作完成。海上桥艺术创作交流培训基地项目2020年累计投资8595万元,目前整体规划设计已完成,文物勘探已申请,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巩东新区数字经济园项目当年洽谈、当年落地,于7月24日开园,久来米、米格格等8家科技公司入驻,短短3个月入库全口径收入675.49余万元,实现地方级收入338.34余万元。郑州杰美隆矿机有限公司年产400台矿山设备扩建项目,研发楼、负压加工车间、2座生产车间建成并投产,该公司也成功申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与宝武集团子公司欧冶链金公司合作的年产100万吨废旧钢铁配送中心项目正在洽谈。总投资2亿元的大峪沟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持续推进,种植白皮松、红豆杉、各种果树等植被700余亩,园区道路、温室大棚、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完成,现代化黑山羊养殖基地正在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进展,杨里村流转土地680余亩,修建水泥道路3公里,铺设管道1万余米,新建500、600立方水池各一个并投入使用,2100余平方米阳光温室大棚内多种优质草莓已上市,3000余平方米连栋温室大棚大樱桃种植完毕,露地种植猕猴桃、海棠鸡心果等优质品种果树100余亩,推动大峪沟镇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基本形成光伏、高端装备制造、耐材等几大支柱行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乡风文明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村村设立文化墙,开展形式多样的快乐星期天、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镇村文化大院成为群众“文化乐园、精神家园”。各村自发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经典诵读、戏曲、广场舞、大鼓表演等文化活动。镇、村、学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贫困户、老党员、退役军人等送去过节物资,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了文明乡风,又激发了干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大峪沟镇被评为河南省文明镇,18个村被评为巩义市文明村,4个单位被评为巩义市文明单位、文明景区,形成了人人崇尚、关注、践行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摘星夺旗创三宜”再创佳绩,22个村(社区)均创成了2星及以上村,岳寨村、董陵村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成功迈入“四星村”行列;杨里村、胡家沟村、将军岭村等12个村夺得“三星村”。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出台美丽庭院评选标准,开展示范户评选活动,每户给予1000元奖励,激励群众自己动手,装扮自己的家园,2020年全镇完成美丽庭院改造750余户,已对第一批48户示范户颁奖授牌,并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打造“五彩钟岭”“健康岳寨”“幸福杨里”等示范点,掀起全镇乡村振兴建设热潮,逐步让“变美、变好、变富”成为常态。
生态宜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展蓝天、碧水、清洁、增绿“四项专项治理”,全年完成改厕2341户,20个村铺设生活污水管网4万余米,建设终端43个,6个村管道燃气入户挂表工作基本完成,5个村管道已铺设至村口。垫挖土石、清运建筑垃圾5万余立方米,种植各种树木近6万棵,完成6.3公里韩张路绿化。在玉皇庙村等5个村主干道两侧种植油葵500余亩,既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开展海上桥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以写生艺术村为目标,实行生态修复,传承历史文脉,深入挖掘中医、私塾、古井等传统文化,保留写生艺术元素,恢复石雕、砖雕、木雕、匾额,对民居进行改造,恢复古寨门等历史遗存,建设乡村艺术大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围绕写生艺术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等业态,打造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公路、美丽产业一体布局,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大峪沟镇森林覆盖率35%,被评为河南省园林城镇、林业生态镇。
民生保障
2020年,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将民生工作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落脚点,推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取得了较好成效。投资1622.1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6个,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实现光伏扶贫资金全覆盖,全镇152户376名贫困户2020年人均收入达到15838元,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稳定脱贫,到淮滨县谷堆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捐赠价值总19万元的太阳能路灯30根,垃圾桶1000个。全年开展消费扶贫12次,购买特色农产品35万余元。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5人,返乡创业75人,城镇新增就业450人。新办理低保户11户,特困7户。为635名全镇低保、特困对象发放红利性消费券共计31.75万元。对23名因大病或其他意外变故造成一时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助,共发放市、镇救助资金55200元。平安建设、扫黑除恶、社区矫正、消防安全、法律援助、禁毒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办理群众信访案件47起,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0余起。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宣传6次、培训9次,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20次,组织应急救援演练19次,受益群众近2000人。全镇58家工业企业完成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对全镇建筑安全隐患、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迅速整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峪沟镇将牢牢把握“三新”要求,深入落实“四美”战略,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谱写大峪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要职责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议、决定、命令。执行本级党员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发布本级政府决定和命令。负责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讨论和决定本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中的重大问题。抓好决策部署的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
(三)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制度,统筹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做好人才服务和引进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两个责任”。做好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统战、政法、人民武装等工作,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
(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摘星夺旗创三宜”为载体,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文明乡风塑造、基层治理创新、民生福祉提升、精准脱贫攻坚,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巩固工业“压舱石”地位,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提升三产比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坚决取缔各类非法宗教传播活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
(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落实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八)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进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九)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推进镇级便民服务平台和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建设。加强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维护安全稳定,提高群众安全感。
(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十一)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内设机构及职责(一)党政办公室
主要承担镇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协助党委、政府领导处理日常事务;承担镇人大日常工作;负责政协委员联络工作;负责综合性文稿的起草工作;负责机关文电处理信息;调研、会务接待、后勤保障、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应急值守、安全保卫、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等工作;负责镇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査考核等工作;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党建工作办公室
负责基层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负责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等工作;负责党务公开工作;负责统战、民族宗教等工作;负责机构编制、组织人事、离退休干部等工作;综合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人民武装等群团工作;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接转党组织关系、办理各种党内业务;为辖区党员、流动党员和各类基层党组织提供服务;为党员活动和各类党员志愿队伍发挥作用提供阵地和平台;统筹抓好“摘星夺旗创三宜”的组织协调、实施推进工作;负责宣传、负责协调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意认形态、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综合执法办公室
贯彻上级有关综合执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牵头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建立健全与市直部门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及协调协作机制;履行明确赋予或授权镇政府的行政执法权,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负责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辖区内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负责落实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市直各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工作情况考校评价参与权以及下沉人员的统筹管理权等的日常工作;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乡村振兴办公室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有关农业、林业、水利和扶贫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制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负责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负责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加大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负责森林防火、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防汛抗旱、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负责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工作;负责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落实“河长制”,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指导镇、村各类经济组织建设,増加集体收入;负责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管理农业承包合同;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区域发展办公室
贯彻落实区域发展、转型升级的方针政策,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提出经济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经济综合管理和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金融、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统计等工作;负责各类经济指标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负责全镇重点项目的统筹协调管理和跟踪对接服务工作;负责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相关工作;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上市服务、科技创新、招才引智、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工作;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协同做好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和各类政策性补贴和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负责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负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负责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贯彻落实自然资源、规划、村镇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职责,加强自然资源综合保护和规划利用;负责土地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负责编制实施村镇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负责镇、村(社区)住房和安置保障房建设及物业管理工作;负责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负责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工作;负责通讯、电力、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设施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
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应急管理等工作,协助上级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煤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的安全坐产监督管理职责;负责统筹协调应急体系建设;负责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和综合性检査工作;组织各类应急救援和灾害救助工作;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督促辖区内各类安全主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采取防火措施,进行消防安全检査;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
推进“放管服”改革,负责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负责连接市级便民服务平台和本级便民服务平合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审核确定进驻中心服务事项;负责集中办理职责范围内各类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为辖区内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对权限在上级部门的行政审批许可类事项开展初审、呈报服务,实行集中管理;负责进驻中心窗口及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市级下沉事项由各口协调专人办理)指导村(社区)做好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基本公共事项进驻办理;联系群众,收集反映社情民意;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承担社会教助、残疾人帮扶、福利慈善等工作;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镇、村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平安建设,开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学习“枫桥经验”,依靠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排查、打击黑恶势力,统筹做好反邪教、反暴恐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事项和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落实防范、教育、管理各项措施,提高治安防控能力;负责群众信访接待、登记,做好调处工作,确保信访稳定;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做好普法和法律服务工作;配合做好消防设施验收;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退役军人服务站
负责宣传贯彻退役军人有关政策法规,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落实;负责双拥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本辖区退役军人基本信息合账,实行动态管理;收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需求,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对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组织建立退役军人联系制度,掌握本辖区退役军人政策落实、主要诉求等方面情况,开展常态化走访慰间,帮扶解困、化解矛盾和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培树宣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服务社会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激励作用;强化应急报告和应急反馈;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一)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文化旅游发展中心)
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负责制定社会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教体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广播电视等社会公共事业工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加强古村落保护和文物保护;负责民间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负责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培育、支持各类群众文化团体;负责指导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二)人居环境治理中心
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全面开展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当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实现农村环境整洁有序、舒适愉悦。建设“三宜”美丽乡村;负责人居环境治理、健康教育、控烟卫生创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作,实行垃圾分类;负责环卫设施更新维护、园林绿化建设、道路扬尘治理工作;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提高村民环境和健康意识;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