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因传说远古时期鸾鸟群栖于此而得名。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素有“洛阳后花园”和“洛阳南大门”的美誉。栾川县总面积2477平方千米,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现辖15个乡镇(重渡沟管委会)、213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35万。
栾川县是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旅游强县、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示范县、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名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红旗渠精神杯”先进单位、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十三五”期间,全县保持年均7%的经济增速,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700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1%,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历史沿革】
历史上的栾川建置几经变迁,夏商时期栾川为有莘之野。
汉至北魏置亭,唐置镇。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栾川镇,因川得名。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始置县。金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废县改镇。元、明、清均置镇。民国时置区,隶陕州卢氏县。1947年栾川解放再置县。先后隶豫鄂陕边区四专区、豫陕鄂边区三专区、陕南一专区、豫西七专区、陕州专区和洛阳专区。1986年4月,隶属洛阳市。
【行政区划】
●2005年,栾川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清沟乡,其行政区域划归庙子乡管辖,庙子乡政府驻地不变。
●2009年1月,撤销石庙撤乡设石庙镇。
●2012年3月,白土乡撤乡设镇
●2012年4月,叫河乡撤乡建镇
●2013年1月,成立重渡沟管委会。
【地理环境】
栾川位于豫西伏牛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01′、北纬33°39′~34°11′之间。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南阳市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东西长78.4公里,南北宽57.2公里。
●栾川县地貌
地势西南高而而东北低,地貌起伏跌宕,形成中山、低山和河谷三种类型。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9.4%,千米以下低山区面积及河谷沟川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0.6%。最高点为龙峪湾鸡角尖,海拔2212.5米,最低点潭头镇汤营村伊河出境处海拔450米,相对高差1762.5米。县城海拔750米,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城。
●栾川县气候
栾川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4℃,年日照2103小时,无霜期198天,年均降水量872.6毫米。
年降水量最高达1386.6毫米,最少403.3毫米。由于县境气候差异,形成三个小气候带。一是东北部热温带,包括潭头等,海拔460米左右,年均气温13.7℃,年均降水量737.9毫米,日照2292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二是中南部温凉湿润带,包括城关等地,海拔750米左右,平均气温12.0℃,平均降水量872.6毫米,日照2102小时。三是是西部寒冷湿润带,包括三川、冷水等地,海拔1250米以上,年均气温9.4℃,年均降水750毫米,日照1800小时,光照不足,无霜期短(一般在150天左右),冬季长达105天以上。
【自然资源】
●栾川县矿产资源 栾川县位于豫西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心区域,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全国16个重要多金属成矿带的核心区域,“中国钼都”闻名国内外。境内分布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水汽矿产四大类,共5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9种,各类矿产地251处,其中,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产地13处,小型矿产地35处,优势资源可归纳为钼、钨、铅、锌、金、银、铁、萤石等。其中,钼金属储量206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2006年3月被中华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钼都”称号。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动能,县域经济“基本盘”更加稳固、“主引擎”更加强劲、“硬支撑”更加坚实。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洛钼集团、龙宇公司在钼产品价格波动大、走向趋于低谷的形势下,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洛钼集团连续两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洛钼APT及一批矿山选厂技改项目的建成投用,有效探索了选矿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要效益的实践。丰瑞氟业、鑫曙矿业、豫鹭公司、金鼎矿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逆势增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9.3%,始终保持全市前列。
●栾川县森林资源 栾川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327.4万亩,有林地300.1万亩,森林覆盖率83.51%,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
●栾川县水能资源 栾川水能资源丰富。全县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大小支流604条,河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径流量6.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78万千瓦,可开发量8.5万千瓦,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农村小水电电气化建设试点县。
【交通概况】
●洛栾高速公路(洛阳-栾川)
●省道322公路
●省道328公路
●省道244公路
●省道521公路
●国道311公路
●尧栾西高速
●卢栾高速公路(卢氏-栾川,规划建设中)
●渑栾高速公路(渑池-栾川,规划建设中)
多年来,栾川县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县投资近10亿元提升改造县域公路553.2公里,完成安保项目564.9公里,基本形成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动脉,县乡公路为依托,通村公路为纽带的公路网络。截至2020年底,全县等级以上公路1982.995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1公里,干线公路314.789公里,农村公路1627.106公里。
【经济概况】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亿元、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949元,同比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21元,同比增长6.9%。
【工业经济】 栾川县位于豫西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心区域,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全国16个重要多金属成矿带的核心区域,“中国钼都”闻名国内外。境内分布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水汽矿产四大类,共5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9种,各类矿产地251处,其中,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产地13处,小型矿产地35处,优势资源可归纳为钼、钨、铅、锌、金、银、铁、萤石等。其中,钼金属储量206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2006年3月被中华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钼都”称号。
【特色农业】 “十三五”期间,栾川县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高山杂粮达到6万亩、中药材达到19万亩、特色林果达到32.5万亩、苗木花卉达到1.8万亩,中蜂养殖达到3.9万箱,“一乡一策、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一批“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7家。
【社会事业】 “十三五” 期间,栾川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每年财政支出的76%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达110亿元以上,社会保障应保尽保,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扶弱济困蔚然成风。 五年来,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68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4亿元,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完成教育基础设施投资4.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8所,改扩建幼儿园8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高考屡创佳绩,先后有9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020年本科上线率达80.6%,为历史之最,县中职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县医院、中医院医疗共同体挂牌运行,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楼建成投用,“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即时结算等医疗惠民政策高效落实,连续4年由财政出资为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新区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对外免费开放,213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非遗、文物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龙泉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荣获2018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孙家洞“栾川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高标准完成169座尾矿库治理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有效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