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在成立之初的全民讨论,到沉寂两个月后即将发布规划,重新带起话题,重新分析和预测雄安新区未来之路。
一、关于雄安新区的定位
4月1日愚人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设立的国家级新区,简称雄安新区。新闻联播等官媒称: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能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都是影响中国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变革与进程,具体可对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和改革开放。设立雄安新区如果要成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则必须使对中国政治或经济改革有重大的意义并经过历史的检验。
雄安新区对标的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政绩。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性最重要的背书,上海浦东新区则使上海代替香港成为全国、东亚乃至亚洲的经济金融中心,两个是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历史上也会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设立雄安新区的政治或经济意义在哪里呢?
二、对于雄安新区政治意义的思考
1. 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北京在建城初期缺乏长远的城市规划或者没有预见到后续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整个城区人口过于集中,已经严重超过北京的承载能力,导致北京环境(雾霾)和社会(高房价、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矛盾已经到了影响社会和谐的地步。
所以,建立雄安新区承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疏散北京人口和非核心职能,对北京人民的确有重大现实意义。
2.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目前可以看出雄安新区的建立主要目的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对北京的功能进行分类和归纳,保留北京的首都功能,非首都功能调整到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主要指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以及珠三角地区和各省的省会城市。然而上广深杭这些南方城市更多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也正是这次雄安新区的新开发模式的目的。至于省会城市,北方有哪个省会已经发展到需要治理大城市病的地步了?
三、对于雄安新区经济意义的思考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是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三个组成部分。三架马车是经济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真正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包括科技的进步导致生产力或生产率的提高,如发明蒸汽机后全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率快速提高,导致工业革命。改革开放也可以是看做利用国内大量闲置的劳动力,提高了国内生产力,引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并没有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实际的贡献,只是作为一个打工者在为老板提供收入的同时获得了工资。然后,现在国内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世界出现了比中国更为物美价廉的打工者,中国的工资增长越来越慢,已经影响到了家庭内部的和谐。
目前,中国只能通过“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但是培育创新的唯一方式就是花大力气改革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因为雄安的娃娃们比南方孩子们聪明还是要在雄安新区进行教育改革试点?
四、对于雄安新区未来的畅想
雄安新区的定位是承担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但是对于承担哪些非首都功能仍未明确。
2014年2月16日,习大大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提出的,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核心功能。非首都功能指与四个中心不相符的城市功能。
对比北京目前最核心的资源:政治资源、企业总部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对比看来目前雄安新区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承接的只是企业总部这一非首都功能的资源了,而企业总部设在北京最主要的是看中北京的政治和科技创新资源。对比一纸行政命令就可以搬到雄安新区的央企总部,外企总部搬到雄安新区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可以看出,雄安新区未来的确会承担北京的部分非核心资源,如“一批制造业”、“一批城区批发市场”、“一批教育功能”、“一批医疗卫生功能”、“一批行政事业单位”,最好的结果是二十年后可以在雄安新区看到几个零星的央企总部。
解读一:雄安新区难以达到深圳、浦东的高度
雄安新区地处中国北方内陆,距北京、天津直线距离均为12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雄安有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而且目前开发程度较低,确实有作为新区的区位优势。然而不管是从城市集群效应还是雄安自身的产业结构来说,都与深圳、浦东新区有不小的距离。
长、珠三角是通过产业扩散形成了良性产业集群,进而发展成了发达的城市群;而京津冀的产业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从城市集群效果来说,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互利互惠的模式相反,北京非但没有反哺周边,反而吸收了周边城市的资源。京、津两地虽然有发达的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但是其缺乏外迁的经济动力。位于京、津周边的河北向来只能被动接收两地淘汰出来的落后产能。虽然可以带来当地的经济增长,但并不会与京津形成良好的产业互补格局,从而形成城市集群效应而变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河北雄安的产业结构与其构建高新产业区的目标也还有一定距离。雄安现有产业以中低端轻工产业为主,如泛塑料产业,服装产业等。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区往往需要高端的人才配备,而雄安目前很难留住人才。近日虽然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率先表态将在雄安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培训中心等,然而北大的核心资源并没有搬入雄安。雄安没有北上广的户口优势,即使短期内有人才引入,也很难留住。这样一来,以雄安自身产业条件和劳动力素质,只能承接北京的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辐射的经济产业转移,例如建材业、铸造业、服装纺织业等。然而这也是不能持续的,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京、津无法再依靠低端制造业来重复长三角和珠三角曾经的辉煌。雄安未来很难达成其以高新技术为产业核心的目标,更无法与转型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圳、浦东相比。
解读二:千年大计
这个千年可能并不是口号,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深圳特区到雄安特区,无非是国家在一个常人不及的高度上规划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事情,深圳成立之初,所有人都觉得也就那样。
雄安的成立从政治角度的分析就是在目前经济脱虚入实,快要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一个大胆的尝试,看看之前的集体主义生活能否给现在的社会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就像在改革开放之初金钱给人带来的憧憬是一样的。
中国人其实从内心的内敛上来看是最适合集体主义生活的,只要开心快乐,管你是个人还是集体,至少我的父母还是很怀念那种工厂里的集体生活的,没有隔阂,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利益纠葛,所以他们退休后还是经常几十个人一起活动,这也是他们觉得这辈子很值的地方。也许共产主义真的不是梦呢?千年大计或许真的要从千年以后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