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手型在发展中融会了一些佛道养生方面的知识,借鉴了中医经络学说、甚至印度医学等方面的一些道理和经验。
(一)瓦楞掌
武学中对于手型非常重视,认为不同的手型,功能特点不同。从功法的角度讲,手能否合住劲,是周身能否合住劲的表现。手合住劲儿,身才能合住劲儿;手劲儿散了,身劲儿便散。由于少林寺在中国武术传承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佛教之手印对武学之手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武术中的瓦楞掌,与佛教的莲花手印很近似。密宗有一种手印叫莲花(图 7.30)。若将两手分开,则与瓦楞掌十分近似(图 7.31)。两手各执瓦楞掌手型,合并起来就类似于莲花手印。
武术手型和佛道的手印,有一些近似之处,过去曾经被人们看得非常神秘。从科学的角度看,应当属于在养生功法和医学知识方面的相互借鉴。
(二)牛舌掌与握固
尹氏八卦掌,乃尹福(图 7.32)所创。手形以牛舌掌为主,牛舌掌掌形四指并拢,拇指内扣,紧贴于掌心(拇指尖贴在食指、中指指根之间)(图 7.33)。
牛舌掌的功法原理与道教养生功法中的“握固”有相通之处。握固(图 7.34)。二者要点都在于大拇指内扣,外形区别在于一个是握成拳,一个是伸开成掌。
握固是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型,出自晋朝著名道士葛洪。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倡导“握固守一”。对于握固的方法,许多养生功法书上都有记载,说法大同小异,就是将左右手的大拇指掐在其他三个手指的掌指横纹上,或者扣在手心,用其余四个手指握牢,然后可以将左右手按在腰腹部或背部。b 不同之处在于大拇指尖位于哪个手指根部,有说是食指,有说是中指,还有说是无名指和小指。应当说,拇指尖所处位置不同,功效随之不同。
制魄户,名曰握固,与魂魄安户也,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魂之法,若能终日握 之,邪气百毒不得入。”
从安魂定神,收摄精气的角度讲,应当将大拇指尖抵住无名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同攒握一件宝贝一般。古人认为肝主魂,无名指根部是肝魂关窍之所在。
中医学理论认为“肝主握”,新生儿肝气特别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肝魂尽失,撒手而去。《养生方》导引法云:“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法屈大拇指,着四小指内抱之。” 由于“肝肾同源”,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应当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因此,中医理论认为握固可以静心安魂,固精明目,延年益寿,辟邪防毒的功效。
(三)剑诀、经脉与阴阳开合
剑诀,又称“指诀”,是指配合剑术的手法。右手执剑者,左手掐剑诀;左手执剑者,右手掐剑诀。尽管不同的剑术流派、不同的剑法剑诀有细微差别,但剑诀的捏法大致是食指、中指伸直,其余三指屈拢,大拇指扣在无名指和小拇指上(图 7.35)。
练习单刀时,通常右手持刀,左手(非持刀手)大拇指第一节扣住成掌形,力在小拇指掌外沿,与剑诀不同。
为什么用剑与用刀时,另一只手的配合手形不同?剑诀有什么功能?从外形上看,剑诀与剑很相似。剑的外形直、细,剑诀外形也是直、细。
刀形扁平,一侧厚,一侧薄,与刀相配合之掌形也是如此。从力学的角度看,剑主要用法是直刺、点击、撩击,剑诀也便于直刺、点击、撩击;刀的主要用法是劈、砍、挑、抹,与刀相配合的掌也容易发出劈、砍、挑、抹之力。
其实,剑诀和刀掌还包含着深刻的人体经脉和阴阳之理,具体讲就是包含“三阴三阳”六条经脉与人体阴阳气机开合的关系。先说“六脉”,六脉是指人体的六条经脉,包括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三阴三阳。手有六经,足有六经,手足共有十二经。金庸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有“六脉神剑”功夫的描述,所讲“六脉”即手上的三阴三阳六条经脉。手六经完整的称谓是:手太阴肺经(在大拇指外侧),手少阴心经(在小拇指内侧),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指),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拇指外侧),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
再说“六脉”与人体阴阳气机开合的关系。太阳经为阳气之开,阳为用;至少阳经,阳气之开势渐弱;至阳明经,阳气由弱而合;阳气合时,阴气开,太阴经开阴气,阴为体;至少阴,阴气之开势渐弱;至厥阴,则阴气由弱而合;阴合时,阳气又开……如此周而复始,阴阳开合,如环无端,生生不息。简单地讲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少阴为合,少阳厥阴为开合转换过度之枢。
剑的用法主要是击、刺、点、撩,讲究一个“合”字,食指为阳明大肠经,主阳合;中指为厥阴(心包)经,主阴合;食指中指主合,阴阳合击,为剑之道。反映为剑术轻快敏捷的特点。
刀的用法主要是劈砍,讲究一个“开”字。主“开”的经脉为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拇指外侧,手太阴(肺)经在大拇指。小拇指和大拇指主开,故大拇指内扣助力小拇指外侧掌轮,为“开”之道。符合刀法大开大合、沉猛威风、雷霆万钧的特点。术虽小技,大道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