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让某些基金公司打算放弃子公司牌照?

什么原因让某些基金公司打算放弃子公司牌照?

67482017-03-05 12:25  95商服网

劲爆!竟有基金公司想放弃子公司牌照?看来,不是谁都有资格吃这碗“政策饭”的!

昔日摇钱树,今日如敝履——在监管政策的暴风骤雨中,知更君依稀看到了基金子公司的惨淡未来。

今日,95商服网小编在和行业交流时意外听闻,竟然有基金公司想向监管层申请,撤销旗下的基金子公司牌照!这个消息,让知更君震惊了:虽然基金行业的牌照申请比往昔宽松了些,但也没到随到随发的地步,好歹是块金融牌照,怎么着都有一定的含金量,竟然还有这样公司,会舍得扔去?!!!

什么是基金子公司,小编先为各位看官普及一下。按照法规,基金子公司是指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基金管理公司在境内全资设立或者与其他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公司法人。作为基金公司旗下重要企业,二者虽不至于唇齿相依,但确实祸福共担。

有趣的是,这个所谓的政策红利,并不是由证监会发布的,而是彼时银监会为应对信托行业乱象而出台了对所谓“通道”业务的强力约束政策,结果,那些信托公司没法做的业务,统统都跑到基金子公司这里来了。这其中,虽然有利国利民的好项目,但藏污纳垢的也不少,遂遭至近两年的强力监管

小编震惊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基金子公司诞生后不久,很多基金公司就发现,这真是好大一棵摇钱树!在一个奇怪的政策红利的帮助下,大干快上、漠视风险控制的基金子公司很快就获取了不可思议的资管规模。在那短短几年的黄金期里,动辄数百亿的资管规模,已经不值得基金子公司艳羡,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千亿,甚至逼近上万亿。

正如上面科普文所讲,这动辄以百亿、千亿计算的资管规模,有八九成都是“通道”业务,譬如融资方和出资方借了基金子公司专户产品的名头,完成了一单有约定的融资业务。基金子公司出让“通道”,自然就要收所谓的“通道费”了。就算按照万分之五的通道费算,一千亿的资管规模,一年坐地收费五千万元,这还不计算其他的收费项目。

也许有看官要撇撇嘴,千亿规模一年才赚个几千万,了不起个把亿,不是很耀眼嘛。但如果把收益和股东的最初投入相比,看官们就要咋舌了:因为刚起步时,基金子公司并没有净资本约束的概念,注册资本几千万是稀松平常的事,而这种业务属于轻资产,主要人力耗费在业务骨干上,成本很低——几千万的投资,每年能赚个几千万,这种好生意,搁在谁身上,谁晚上睡觉都会笑醒啊!

所以,当知小编听到有基金公司要放弃子公司牌照的时候,确实惊得说不出话来!

但转念一想,在2016年底以来接二连三的严厉政策下,基金子公司的日子确实越来越难过,摇钱树将来摇下来的可能不是白花花的银子,而是一堆烂包袱。所以,如果确定自己没有这个竞争实力的,提早脱身也并非不明智。

哪些政策让基金子公司们惶恐不已呢?

首先,是2016年底,证监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其中,令基金子公司们躁动的主要是净资本约束:基金子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不得低于负债的20%,调整后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看不懂的看官只需要明白这句话:基金子公司大幅“去杠杆”了,以后,有多少资本才能做多少业务,想维持规模,赶紧增资吧

其次,就是央行等部委下发了《资管新规》,首提“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一棒子打到了基金子公司的“命根子”。对于高度依赖“通道”业务的基金子公司来说,这不仅仅是政策红利消失那么简单,这是江山或将易主的危险信号。

最后,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同一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非标债权的金额不得超过全部资管计划净资产的35%;规定一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同一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20%;同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的全部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同一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该资产的20%。影响几何?按照子公司高管的说法:这以后,没法做业务了!

不要小看政策的三板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从2016年底开始,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规模开始快速下降,至今年6月底,资管规模缩水至6.12万亿元。单纯从资管规模变化来计算,与监管层发布关于基金子公司监管新规的2016年底比较,缩水幅度已经高达4成!

95商服网小编要指出的是,由于还有很多过往项目尚未到期,规模下降将会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若严格按照政策的规定,在不增资的背景下,未来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规模估摸着也只能有个小几万亿出头吧。

这样一算,注册资本的分母变大,投资收益的分子变小,投资回报率急剧下降,未来还有可能不挣钱——

更有趣的是,小编还听闻,某大手笔增资的基金子公司,在非标业务占比约束在35%的政策出台后,发现增资成了无用功——增的太多了,要么,再申请一次减资吧!

这真的成了一个笑话!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