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方式资助经费及申报要求

95商服网  •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关注:4054

一、传统优势产业

方向1: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问题,支持开展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制造、施工现场构件高效吊装安装、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钢木结构建筑、新型高深基坑支护工程、气承式膜结构环保建筑制造与安装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支持开展土建与设计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绿色建筑、绿色家装材料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考核指标: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工程应用、申报知识产权2项以上;形成工法、地方标准或者技术指南 1 项以上;培育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实施年限:不超过3 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建筑技术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和具有突出科研成果的单位联合申报。

 

方向2:制糖业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

支持甘蔗糖厂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制糖业清洁生产水平。支持糖用酶制剂生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开发符合我国相关食品添加剂标准要求且适用于糖汁澄清等生产过程的糖用酶制剂。支持甘蔗糖浆等蔗糖精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开发以高端饮品市场为目标的甘蔗糖浆、液体糖浆、功能糖浆、糖膏等蔗糖精深加工产品。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3:多品种氧化铝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支持利用广西富产铝土矿资源开发低锌氧化铝多品种超细氧化铝粉体制备技术,研究氧化铝粉体的微纳化技术、净化技术、晶型演变规律及形貌调控机理,实现氧化铝粉体纯度—微纳尺寸—晶型—形貌可控制备,支持低锌氧化铝关键技术和低成本流程工艺研究,解决广西冶金氧化铝不适用于高精铝和高纯铝电解难题。支持片状氧化铝多品种微纳氧化铝粉体芯片和特种功能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填补国家高附加值非冶金氧化铝产业空白。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4:轻工业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

支持新型清洁化制浆技术、纸浆高效清洁漂白技术、制浆漂白高活性生物酶技术、造纸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等制浆造纸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研发。支持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和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可降解再生的生物质纤维开发,新型聚酯和新型合纤等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技术研究,加强超仿真、高感性、高档面料及成品开发。支持智能调温纺织材料,智能形状记忆纺织材料,智能变色纺织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纺织材料,环保过滤用纤维材料、生物医用纤维材料、高性能增强复合纺织材料等新技术及产品开发。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5:广西特色食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支持广西民族特色食品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特色粮油食品、以发酵酒和配制酒为代表的桂酒、亚热带特色果蔬、茶叶、肉制品、特色食用菌等食品现代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安全、营养、功能、方便、休闲”新产品,促进提升广西民族特色食品产业。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二、先进制造业

方向6: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巩固和拓展微车整车和发动机整机等方面传统优势,推进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能力提升,充分延伸配套产业链,与整车整机同步发展。重点开展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电动助力转向等关键零部件研究,开展基于零部件的智能化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智能化电子控制产品开发。开展汽车装配及发动机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的离线及在线检测设备的量值传递研究。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7: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及零部件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支持开展整车匹配技术、整车电控技术、驱动电机及系统控制技术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支持开展氢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在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燃料电池电堆技术、车载供氢及氢—电安全技术和整车动力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支持开展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能量密度达到280 Wh/kg、循环寿命≥2000次的电池单体产业化生产,重点支持能量密度≥300Wh/kg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单体生产技术的研究。本指南方向不再支持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8智能制造与工程装备和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与利用大型、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型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中心,开发敏捷化、绿色化、智能化系列起重机、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农业机械等工程装备,开展液压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开展智能制造、医用材料等3D打印技术及产品研发。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9海洋及内河工程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海洋平台起重机、船用起重机、船用特辅机、船用甲板机械设备等港口机械及大型船用曲轴、螺旋桨轴锻件、船用发动机等基础零部件。研发符合西江水系船舶标准化的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辅助工作船及冷藏集装箱船、油船、远洋渔船、海上油轮等船舶。研发海洋工程建筑材料、水下生产设备和系统、水下设备安装及维护系统、铺管/铺缆设备、软管、水下机器人等。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

方向10: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支持充分运用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北斗导航、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工厂、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港口、智慧水利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示范。开展物联网开源智能开发平台、智能感知终端/网关、RFID、M2M 终端、核心系统芯片、模块与敏感元件等核心产品研发。开展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器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开展地面数字电视网测控系统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发。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11:高端软件研发

研究内容:支持大数据和云计算在政务、产业、知识产权、教育医疗民生、养老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示范。支持操作系统、中间件、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移动端和云端办公套件等基础软件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面向东盟的小语种软件、少数民族语言软件研发。支持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研发及集成应用。支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软件系统研发和服务。支持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研发和服务。支持“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贸易、物流交通、社会信用、政务治理、民生扶贫等领域的技术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示范,实现区块链驱动的服务商业模式创新。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12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存储系统、高端服务器、关键网络设备、网络安全技术设备、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技术开发,支持开源软硬件平台及生态建设。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智能决策控制、网络安全等应用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支持开发移动机器人工作系统以及工业、特种、救援和服务机器人。开展机器人机械与结构系统、传感系统、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四、高性能新材料

方向13:石墨烯新材料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石墨烯材料研发、制备与下游应用研究,重点推动石墨烯在交通、汽车、机械、光电、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示范,支持开发基于石墨烯的电池材料、氢能/热能材料、润滑油、传感器件、复合功能材料等应用产品,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应用。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14非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支持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碳酸钙等非金属矿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开发;支持高品级大单晶及复合超硬材料、光学级玻璃制品、硅塑胶制品、新型磨削工具、刀具以及激光切割、锯切与钻进工具等产品的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15复合材料和高性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支持金属功能材料、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开发及产品研发。支持高性能稀土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重点支持高纯及特殊物性稀土化合物、稀土合金、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和催化材料等。支持铝、锰、锡、铟等广西优势特色金属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五、生态环保产业

方向16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重点支持水污染源的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究和示范。开展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产业化推广应用示范;开展湖库型饮用水源地藻华成因分析及关键控藻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城市内河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开展水环境污染物监测技术开发及示范研究。

考核指标:形成技术1项以上;形成装备1项以上;建立示范基地1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 50-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17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重点支持大气污染源的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究和示范。开展大气主要污染物、污染源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锅炉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监控技术开发及示范;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控技术及产品开发。

考核指标:形成技术模式1套以上;制定技术规范1项以上;形成成套设备1套以上;建立示范基地或示范工程1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18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重点支持金属矿浸矿场地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土壤污染源的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究和示范。开展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土壤、废弃农产品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监控技术开发及示范研究。

考核指标:形成技术1项以上;建立农用地安全技术体系1套;建立示范基地1个;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19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支持农(林)、重点工业行业等大宗固体废物、固体催化剂的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和电子废弃物处理、城市垃圾分类的后续处理体系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及有色金属采选冶废渣风险管控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示范;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含危废)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利用固体废物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电子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典型流域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技术1项以上;建立示范基地1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 -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20生态环境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支持开展生态环境科技资源开放与污染防治供给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及示范;开展核与辐射环境监控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形成技术1项以上;形成产品1项以上,建立示范点1个以上;申请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21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筛选和推广种植适用于石漠化地区村镇的经济绿化植物,推进复合种植技术的集成和示范;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整合技术体系,支持开展大石山区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和石漠化机制研究;开展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筛选具有一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植被恢复模式,推进复合种植技术的集成和示范;针对右江河谷干旱区、石漠化地区、红壤侵蚀区等典型生态脆弱区,研发支撑区域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色生态产业技术,建立典型生态脆弱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示范;支持左右江等生态脆弱区特色作(植)物资源(油茶、芒果、剑麻、牧草、构树等)高效可持续利用研究示范;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技术1个以上;建立示范基地2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 -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及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实验区科技示范地点必须在我区国家或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发展实验区,需由实验区所在地科技局出具推荐函。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22: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支持灌区节水、农村饮水安全、生态水利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水旱灾害识别与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水利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重点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及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集成研究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技术1项以上;形成评价指标体系1项以上;形成设备1套以上;建立示范基地1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研发预警预测平台1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 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六、科技强农

方向23县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

项目内容:按照聚焦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科技需求、聚焦实际应用、聚焦农民需求的要求,由县域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自主选择1个农业主导产业,组织实施一批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项目。通过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示范,建立辐射面宽、带动性强的“一县一业”先行先试示范区,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下沉县乡村,着力打造一批“桂”系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立多元化、多样性农产品配送中心或电商平台,促进县域科技与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申报要求:由主导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创新驱动工作基础好、科技管理能力强的独立设置的县域科技部门、农业部门联合申报,且有明确的技术依托单位和运营依托农业龙头企业。

考核指标:每个县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基地的核心区、示范区分别达到:种植业2000亩以上、6000亩以上;养殖业300亩以上、1000亩以上。精深加工业年总产值500万元以上。要求完成6项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期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分年度滚动资助,每个项目资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县域财政或企业按项目总经费的10%的分摊比例投入。

 

方向24:现代种业新品种研发

项目内容围绕自治区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种养产业,聚焦农业源头创新,组织实施一批现代种业新品种研发专项(项目)。在种质收集保存方面着重支持特色种质资源收集、性状鉴定、繁殖更新、入库保存、种质资源库(圃)以及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构建广西现代种业遗传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在种质开发利用方面着重支持利用核心优异种质资源,开展重要性状精准鉴定及基因分子定位和克隆,推动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动物良种克隆、无融合生殖、小孢子离体培养高频再生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攻关。在品种选育繁育方面重点支持利用核心基因和创新种质,应用现代育种技术,筛选培育广适应、高产量、高品质和高抗逆性的水稻、玉米、糖料蔗、蚕桑、花生、大豆、蔬菜、薯类、柑橘、芒果、香蕉、百香果、火龙果、龙眼、荔枝、食用菌、油茶、松树、杉树等新品种。重点开展地方猪、奶水牛、优质鸡、罗非鱼等优良品种提纯与改良杂交利用,培育新的优良品种。重点开展品种的亲本保纯、繁殖和繁(制)种关键技术,以及种子种苗加工技术、重要病虫害和种子质量精准快速检测技术等研发。申报要求另行发布

实施期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每个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方向25农业重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应用示范

项目内容围绕自治区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按照全产业链创新要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在种植与养殖方面重点支持“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油茶早实丰产栽培、茶叶高效生态栽培、稻虾(渔)生态养殖、百香果返季节高效栽培技术、香(粉)蕉矮化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示范、牡蛎深水生态养殖、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奶水牛高效生态养殖生产、家禽无抗(替抗)养殖等重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应用示范。在农产品加工与机械化方面重点支持热带亚热带优势特色水果保鲜综合处理与精深加工、农林产品高值化综合利用等重大技术,以及水稻、玉米、糖料蔗、油茶、生猪等种养全程智能化装备制造技术攻关与产业应用示范。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重点支持危害因子的高灵敏高通量识别与非定向筛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阻控等重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应用示范。申报要求另行发布

实施期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每个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方向26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研发

项目内容瞄准多发、易发、突发的动植物重大疫情疫病,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应急防控专项(项目),突破一批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关键核心技术,保障我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在农业病虫害防控方面重点支持柑橘黄龙病、罗汉果根结线虫病、百香果茎基腐病、香蕉枯萎病、葡萄霜霉病、稻瘟病、草地贪夜蛾、松材线虫病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攻关,建成一批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点,实现柑橘黄龙病控制在2%以下、罗汉果根结线虫病和百香果茎基腐病控制在5%以下、香蕉枯萎病控制在8%以下、葡萄霜霉病控制在10%以下、稻瘟病控制在20%以下、草地贪夜蛾控制在5%以下、松材线虫病控制在2%以下的防控目标。在畜禽水产疫病防控方面重点支持非洲猪瘟、禽流感、对虾白斑综合症、罗非鱼链球菌病等四大疫病的新型疫苗、新型化学合成药、中兽药及诊断试剂研发,完善生态安全评价与防控技术体系,建成一批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点,实现非洲猪瘟发病率控制在8%以下,禽流感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对虾白斑综合症和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控制在30%以下的防控目标。申报要求另行发布

实施期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每个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七、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方向27海洋资源与生态保护修复

研究内容:围绕提升海洋资源多样性与生态保护技术水平,促进海洋资源与生态向绿色、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开展北部湾海岸绿色堤防与生态安全技术研究;开展北部湾废弃海水养殖场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利用研究;开展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开展海洋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合理利用研究;开展北部湾鲸豚类珍稀动物保护与增殖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建立广西海岸海堤数据库1个;修复废弃海水养殖场50亩以上;形成技术1项以上;形成新工艺1项以上;建立示范基地1个以上;制定质量标准1件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海洋资源与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单位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28: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预报技术

研究内容:围绕海洋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开展海洋石油污染治理研究;开展海洋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生物富集、生态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开展休闲娱乐型海洋生态牧场示范区建设;开展典型海湾和岸段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发;开展海洋有毒有害污染监控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开展海湾典型入海污染物自净能力评估新技术与环境容量计算技术研究;开展基于海陆统筹的北部湾入海口污染物海洋环境基准与近岸海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研发。

考核指标:调查评价项目应形成相应综合报告、图集、数据集,并开展1个以上试点调查评价或全域调查评价;形成技术1项以上;建立示范基地1个以上;研发预警预报系统1套;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 -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海洋资源与生态保护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单位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29: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研究内容:围绕广西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遇到的技术瓶颈,支持海洋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开展海洋微生物、海洋薇藻与海洋植物、海洋动物、海洋可再生能源与矿产、海洋加工副产物等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展北部湾河口滩涂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与预警技术研究;开展智慧海洋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新技术或标准体系1项以上;开发产品1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建立北部湾主要河口滩涂数据库1个;建立示范基地1个以上;制定质量标准2项以上;划定滩涂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阈值。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 -2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海洋资源与生态保护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由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单位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八、大健康产业

方向30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支撑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我区中药民族药资源的优势,重点提升中药民族药新技术,促进大健康产业向特色产品品牌化发展,开展广西特色紧缺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开展广西特色紧缺药材种植与产地加工技术研究;开展广西特色中药民族药道地动植物药材地理标志性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广西壮瑶药材国家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广西优势中成药二次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中药民族药新药创制的开发研究及特色中药民族药医院制剂研究;开展中药民族药新药创制的开发研究及特色中药民族药医院制剂研究;开展广西特色中药民族药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保健用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开发研究。

考核指标:形成繁殖技术规程1件以上,制定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1件以上,建立规范化种苗繁育示范基地100亩以上;每种药材形成种植技术1项以上,建立药材1000亩以上的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个以上,形成产地加工技术及产地加工产品标准各1项以上;每种药材完成申报道地药材商品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1件以上;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授予的药材地理标识证明或名牌产品商标1件以上;每种药材形成质量标准1件以上;完成向国家药典委员会递交申请进入国家药典的证明性文件1件以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的品种,应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形成新的制备工艺1项;建立以质量标志物为基础的质量标准,提交经省级药检所复核的质量标准及提升,或修改质量标准的药品注册补充申请受理单;新增适应症研究的品种,应提交药品注册补充申请受理单,或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出具的开展临床试验的批准;剂型改进研究的品种,应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或生产批件;开展新药创制研究,需提交新药注册申报;开展特色中药民族药医院制剂研制的,应提交药品监管部门出具的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受理单或备案号;开展特色中药民族药医院制剂质量标准提升的,应提交通过省级药检所质量标准复核的意见;获得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妆品生产批件1件;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中药民族药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31: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支撑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临床应用需求,针对传染性疾病、罕见病、恶性肿瘤、儿童用药品、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的疾病等领域,开展生物技术药新产品的研发;开展化学药物创新药物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开展基于新型给药技术的新制剂开发研究;开展医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设备新产品研发。

考核指标:临床前研究品种须获得临床批件;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研究的,应提交注册申请受理号;开展I期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能力提升的,应提交项目执行期间承担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合同,或提交通过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查验的证明材料;开展新制剂开发研究的,需提交新型给药制剂的新药注册申报获得受理,或提交新药注册申报并获得临床试验批准;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或行业准入许可1件;研制医疗急救装备1套;申请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 -3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32食品药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抗生素和激素类等方便、快捷、高通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开展食品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有害重金属、非法添加物的快速检测,或者实现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形成广西地方快速检测方法标准;开展食品中内源性有害物质及无害化等技术研究;开展广西特色食品或特色农产品风险因素筛查与控制研究;开展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大数据监管等信息化支撑技术研究;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真伪识别技术、及量值溯源方法研究与检测试剂盒开发;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监测评估、过程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研究与食品药品标准研制,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开展食品药品加工过程中组分间互作用、有害物质及风味物质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针对食品加工和药品生产过程安全控制、食品药品,从产业发展和监管支撑两个维度研究提出食品药品安全解决方案,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考核指标:形成并获得国家标准部门采用的快速检测方法标准1件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开发相关软件、APP或智慧监管系统1项,建立应用示范点1个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 -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33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广西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现代医学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研究与应用;开展传统医学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研究与应用;开展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区域数字化医疗科技示范;开展养生养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防治慢性病、职业病、寄生虫病和传染性疾病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中医治未病技术规范化研发与应用示范,进一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

考核指标:研究制订出疾病的诊断、治疗相关新技术、方法和操作规程各1项或临床决策系统1项;提出行业、地方或国家标准(指南、规范)(建议草案或修订草案)1项;形成中医药、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常见病的防治方案、诊疗标准与指南、特色技术及有效制剂等服务包不少于1个;明确1个以上代表中医药民族医药经典方剂的组方理论、临床定位,并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做出评价;开发相关诊疗软件、APP或智慧医疗系统1项,建立应用示范点1个以上;取得相关食品、器械、卫生用品批件1项;研究制订出疾病预防控制及诊治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出卫生决策建议报告1份;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件,或出版专著1部;建成一个示范基地。

实施年限:3-4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 -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临床诊疗水平和研究基础,并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所有申报项目需提供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意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具有前期研究基础单位申报的项目。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34:广西重大疾病防治的系统集成创新

研究内容:依托临床医学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的建设方向,以慢性病、多发病、传染病等防治为基础,开展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体系的研发创新,建立重点病种的规范、优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相关疾病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考核指标:研究制订出技术诊疗规范1项,要求提供相关支撑材料证明对所研究疾病的诊疗效果;提出行业、地方或国家标准(指南、规范)(建议草案或修订草案)1项;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件。

实施年限: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100 -200万元。

申报要求:仅限三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自治区直属医疗卫生科研机构及设区的市级疾病控制机构牵头申报(鼓励联合申报,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并要求有3个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技术骨干参与联合申报,以带动和帮助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创新能力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所有申报项目需提供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意见;优先支持具备与申报项目紧密关联的国家级、部委级、自治区级、厅局级临床重点学科、专科或特色专科(请附上有关部门认定的证明材料复印件),以及具备开展上述方向相关的科研基础、设备条件和科研团队,具有完善的病例随访系统,在该方向科研实力达到区内先进水平的单位申报。

 

方向35: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研究与成果转化

研究内容:围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的重大需求,支持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合作,支持与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东盟国家及其他国家的一流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联合建设创新合作平台,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医药)及其他生物医药的重大研究,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重点支持围绕以道地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中医药大健康产品为核心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形成可转化的关键技术成果、新产品以及产业化的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1)开展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的,需要获得国家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开展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需要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开展保健产品研发的,需要获得产品批文。(2)研发的产品需要优于国内同类产品技术指标或独特的作用机制。

资助经费:100 -300万元。

实施年限: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申报要求:(1)提供联合的各方合作协议。(2)合作方为行业领域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或企业。(3)项目能形成可转化的关键技术成果、新产品以及产业化的技术标准。

 

方向36:实验动物关键技术研发

项目内容:围绕我区重点产业领域对实验动物相关学科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要求,加强广西特色实验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广西生物医药研发及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支撑。重点选择(其中一项)开展:

1.实验动物品种引进、更新换代、新资源实验动物化。

2.广西区域高发重大疾病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等有关实验动物生产或使用相关技术平台建设。

3.升级优化有关实验动物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许可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考核指标:

1. 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相关新技术1项,或新产品1个。

2. 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件。

3. 有关实验动物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许可管理系统的结构明显优化及功能明显改善。

4. 培育建成相应的实验动物资源研发或信息化管理人才团队5人(含)以上。

资助经费:资助1-5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00-150万元。

实施年限: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申报要求:

1. 信息化管理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原则上应当是原来参与承担相关平台建设的单位;其他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必须是广西区内经自治区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单位,或取得有效的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研究内容在许可事项的适用范围内)且在实验动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研发经验积累的企事业单位。

2.优先支持产、学、研、用单位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突显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建设,预期研发成果应用推广与转化效率明显的联合申报项目。

3.不支持与生物医药及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无密切相关的申报项目。

4.不支持应用建成的技术平台研发非实验动物相关技术产品的项目。

 

九、其他

方向37:国际与国内创新合作研究开发

研究内容:支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高性能新材料、生态环保、优势特色农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及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重大技术需求,选择国际、国内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开展研究,引进一流技术、人才和设备,攻克技术难点,形成可转化的关键技术成果、新产品以及产业化的技术标准。

申报要求:提供联合的各方合作协议(有前期合作基础及成果的优先)。除本专项统一要求外,其中,中国—东盟信息港研发合作项目支持开展面向东盟的北斗系统、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大数据系统、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智慧农业等研究与应用示范,必须在广西或东盟国家打造一个以上应用示范基地;优势特色农业、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面向与东盟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走出去”合作研究项目,必须与东盟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开展研究,在东盟国家打造一个以上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开展人员培训,以及相关科技交流活动。

考核指标:完成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或形成可转化的科技成果或产业化的技术标准1项以上。中国—东盟信息港研发合作项目,要求建成应用示范基地1个以上;面向东盟合作研究项目,要求在东盟打造科技合作示范基地1个以上。

资助经费:100 -300万元。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方向38:生物科技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现代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交叉融合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开展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开展工业微生物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开展工业绿色生产体系关键生物技术研究;开展农作物关键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农产品营养与吸收的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开展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开展动物疫病预警监测及安全体系研究;开展广西亚热带作物生态系统安全多样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技术或产品1项以上;形成新装置1套;建立示范基地1个以上;形成农产品生物加工体系1套;建立生产线1个以上;形成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设备1套以上;研发标准物质和参比品1种以上;形成生物完全样本库体系1套;形成相应综合报告、图集、数据集1套以上;构建动物疫病或人畜共患病联防联控体系1套;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 -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39:重点领域融合创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

研究内容:支持“军转民”、“民参军”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支持军工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支持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工程结构和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技术,海上无人值守信息系统、水下探测、信息传输与安全、宽带通信与数据等技术研究,海洋装备全天候试验平台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特种橡胶制品研发。

支持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及交叉、先进电子、量子科学、未来网络、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军民科技协同研发、资源融合共享、成果转移转化和综合示范。

脱密要求:本项目不接受涉密项目申报,所有上报项目及相关申报材料要求不涉密或已做脱密处理,申报单位法人、项目负责人手写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承诺项目申报全部内容不涉密。

 

方向40文化旅游与体育技术创新

研究内容:支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监测、保护及进一步挖掘提升;支持管藏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工艺和材料的研究,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开发;支持世界遗产地开发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支持服务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的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重点支持:旅游安全预警、救援系统及景区客流监测及评估的技术研发;旅游信息系统安全及信息服务产品的技术研发与示范;体感互动、立体显示的智慧旅游综合展示平台建设;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开展民族服饰保护传承标准化研究,建立历史文化遗产数据库或数字档案;开展现代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研究,建立相关标准数据库。支持开展适合大众和特殊人群(老年、儿童少年,残障或特殊行业)体质监测、姿势动作、健身状况、运动健康、损伤康复、慢性病、体重控制、治疗养生等健康促进和体医融合技术研究;开展我区特色竞技体育项目与冰雪项目竞技能力、技战术训练及优化、机能监控、力量速度、体能训练、运动康复、心理状态、情报分析、中医手段和大数据平台、科研保障团队建设研究;开展健身方法手段、健身器材、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的技术开发研究。

考核指标:研发出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意产品,提出行业、地方或国家标准(标准建议草案或修订草案获相关机构立项)1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件以上;研发出具有市场价值的旅游服务产品或平台,并进行产业化或重点旅游城市应用示范1项以上。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1项或开发新产品1个或智能评估与分析系统1套以上。

实施年限: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文化旅游与体育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单位联合共同申报。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41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支持装配式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低能耗建筑建设、康养建筑、城市更新改造关键成套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支持城乡建设工程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支持GIS、BIM等技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实现应用示范1项以上;形成工法、地方标准、技术指南或申请相关知识产权1 项以上;培育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实施年限:不超过3 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10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组成产学研团队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和具有突出科研成果的单位联合申报。

 

方向42:交通建设关键技术及新材料研发与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广西综合交通建设发展实际需要,(1)支持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防范与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面向交通安全应急的立体通信、基于全息监测的高速公路网运行风险预测预警、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干线公路基础设施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5G+”公路安全智能感知、基于非接触视频图像技术设备的桥梁超载治理、公路高陡边坡灾变预警防治、岩溶及强崩解性岩石等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应用、跨航道桥梁防船撞击、在役桥梁超重车通行安全性快速鉴定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支持开展绿色公路新材料研究与应用。重点支持绿色胶凝材料及再生集料、花岗岩集料、经济耐久型超薄磨耗层、公路生态环保新型材料路用性能等材料研究与应用;(3)支持开展绿色公路修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公路病害识别处治技术及装备系统、公路路面服役性能检测评价及提升、生态环保型边坡防护、湿热地区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4)支持开展桥隧建管养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桥梁及超大跨度拱桥建造、桥梁结构全寿命周期性能维护成本模型、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及变形控制等技术研究与应用;(5)支持开展铁路及轨道交通新技术新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高速铁路工程材料性能提升、特殊环境高铁工程底座板承接材料性能提升、高速铁路软弱围岩大直径盾构隧道快速高精度拼装构造措施与连接性能、高速铁路穿越复杂岩溶地区处理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应用于行业实际的相关技术和设备;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且实现工程应用2项以上;形成工法、地方标准或者技术指南1项以上;申报知识产权2项以上。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具有前期研究基础,并在交通建设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优先支持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实验室、行业研发中心等依托单位申报。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不超过80万元。

 

方向43科技支撑平安广西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大力推进社会安全综合治理、科技兴警、科技强检和智慧法院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警务技术、检务和案件诉讼智能化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支持开展社会安全综合治理和防范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支持开展科技兴警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支持开展科技强检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支持开展智慧法院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究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且实现应用示范1项以上;研发的装备/产品优于国内同类产品技术指标;申请知识产权2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 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不超过8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本行业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优先支持与行业管理部门联合申报,且可复制、推广和应用的技术研发项目。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44:安全生产事故防治、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和自然灾害为重点,(1)支持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重大事故快速抢险与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矿山开采防治水技术、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技术研究及技术装备研发;开展高危行业企业、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消防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特种设备检测、监控和预警等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油气管道、城镇燃气及大型民生装备等重点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安全检测监测、监控和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危险化学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处置、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本体与设备、内部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应用研究;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病害三维信息模型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支持开展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开展消防安全智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开展火灾预防和扑救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开展建筑物、坝体、市政工程等抗震减灾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开展气象灾害精准智能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示范;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链预报预警和早期风险识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雨洪灾害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球深部结构探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历史强震区典型震例解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重大灾害救援与灾后重建新技术、新装备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究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且实现应用示范 1 项以上;研发的装备/产品优于国内同类产品技术指标,且达到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申请知识产权 1 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 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不超过80万元。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和研究基础,并在安全生产事故防治、防灾减灾领域取得相关科研成果。优先支持与安全生产重点行业监管部门或自治区减灾委成员单位联合申报,且可复制、推广和应用的技术研发项目。本方向不限企业牵头申报。

 

方向45:文化和科技融合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

研究内容:加强文化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开展新闻出版、数字印刷、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集成应用技术开发,文化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发掘、可视化、标准化、版权保护、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文化领域重要软件系统、重大装备和安全可控相关关键技术攻关。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方向46: 能源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研究内容:支持非粮生物质燃料技术、太阳能发电集热系统、逆变控制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高性能电力电容器、干式电力变压器、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新产品。推动能源产业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开展电力智能化关键技术及装备、智能电网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实施年限:2-3年。

资助方式:前资助。

资助经费:50-300万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网上办事大厅

广西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为正厅级,加挂自治区外国专家局牌子。 广西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本文链接:https://www.95ye.com/article/26213.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