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舟、车、常平仓、广惠仓、驿站等运输和仓储要素齐全,更开辟了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著名商贸交流之路,为现代化物流的诞生奠定基础。但古代物流仅是单一环节的管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运仓配一体的标准化现代物流模式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深化了改革开放,给我国物流业发展带来蓬勃活力。加上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们对物流业发展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开始由理论转向实战,探索实际的运行操作。进入21世纪,政策环境利好,运力网络大规模覆盖、信息平台建设迅速推进,我国物流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成长期,也即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将是贯穿这一时期的鲜明主题。
物流需求稳中向好,16年总额达230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个百分点,增速小幅回升。其中工业品物流需求仍占主导地位,达到93.2%。具体到不同的工业品种类来看,采矿业、高耗能行业物流需求增速回落,采矿业物流需求由上年增长2.7%转为下降1%。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物流需求增速持续加快,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0.8%,呈现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特点。
运行质量有所提升,但相比其他国家仍旧存在差距
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有所下降,运行的质量有所提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我国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全球平均水平3%,高出美国6个百分点。与同样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印度相比,我国的比率同样处于较高水平。降本增效,提高物流运行质量是现阶段国内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中国物流科技行业转型与升级
从企业到产业,从体制到体系,全面推进物流发展降本增效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从单个企业层面入手,以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体行业向上发展,更关乎产业结构、体系、政策等更宏观范围的改革和转型。现阶段,从实施难度来看,企业层面的升级可行性更大,操作性上也更容易实现。
现实阻碍反作用力+直接推力=升级之路
运、仓、配多点渗透,全面开启智能化作业流程
仓储作业已经在自动化层面发展多年,未来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根据商品的件型、重量、销量、交付时效等属性,设计不同的作业流程,并采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系统进行操作。运输、分拣和派送环节的辅助驾驶、编队运输、自动化及机器人分拣、智能终端已经实现应用。随着购物场景的碎片化以及交付地点的动态化,未来在实现无人化作业的同时,会基于实时定位的应用,在消费者日常的某个动态节点实现交付,与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完美融合。
中国物流科技行业产业链图谱
中国物流科技行业发展现状
16年车货匹配平台规模1.3万亿元,物流智能装备347亿元
公路货运占整个物流运输的比重最大,进一步可细分为整车、零担和快递三个部分。零担和快递的行业集中度相对整车市场较高,相应运营效率较好。剩下的整车领域,行业分散,一个人一辆货车就可以做起整车生意。但也因此可优化的空间和市场潜力广阔。2013年前后,以运满满为代表的一大批车货匹配平台涌入到整车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车源和货源的双向匹配效率,给行业带来了变革。16年全年车货匹配平台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除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智能装备的应用也在蓬勃发展,16年市场规模接近347亿元,较之上一年增长29.8个百分比。
典型企业用户量对比
应用|运输|车货匹配
配货时间缩短2天以上,日均行驶里程提升33.3%
目前,我国的公路物流货运量占到了整体货运量的80%,干线物流在整个公路物流中占比最大,但是行业整体运作效率不高,我国货车日均有效行驶里程300km/天,美国则可以达到1000km/天。国内2000多万货车,空驶率40%。造成资源错配、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车货匹配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线下信息进行整合,发布信息并进行精准匹配,可以优化供应链下游的货物与司机的资源分配,降低空驶率,进而节约运输成本。
市场竞争激烈,融资能力差距逐渐拉开
车货匹配市场从2016年初开始到今年9月之间,融资数量超过20次,但大部分集中在A轮及以前阶段,且融资金额较小。目前,少数企业在融资能力上开始逐渐拉开差距,平台的技术研发能力、运力基础、体验、诚信保障、以及可延展的业务及盈利空间,均是资本关注的重点。
应用|运输|新能源车
电耗代替油耗,年运营成本平均下降超过300%
2017年最新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客车以动力电池为补贴核心,以电池的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水平为核算依据,并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的补贴标准,按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池电量的分档累退方式核定。同时设定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合)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回落20%。但对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纯电动车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仍大幅降低,加上清洁,无污染,将在物流运输中大规模普及。
动力电池是核心零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车品质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投资热度只增不减。作为技术核心的电池,目前成本占到了整车成本的1/3至1/2,意味着整车厂可能需要把一辆车一半的收入分给电池厂。目前我国电池企业在技术和生产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但和松下、三星、LG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电池的重要性,除了体现在车辆续航能力等方面,整车的管理系统等其他成本也会下降。
应用|运输|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加快,降低物流行业运输成本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纷纷向汽车业渗透,汽车制造业迈向了智能化的时代,无人驾驶的实现备受期待。无人驾驶不仅可以为驾驶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在商用的货物配送领域发挥空间更大。根据驾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无人驾驶从无自动驾驶阶段到完全自动驾驶共6个阶段。现阶段的发展应用还处于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的过渡阶段,距离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商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互联网巨头 PK 老牌车企,技术研发和生态发展全面竞争
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入局者主要有两方:一是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以及英尔特等软硬件提供商,从自动驾驶算法切入,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奔驰、福田、一汽等传统老牌车企,以整车控制集成为切入点,借助高级辅助驾驶(ADAS)经验继续深入;双方的竞争从技术层面延伸至上下游的生态体系构建。目前共享出行理念的诞生和需求增加,分时租赁、网约车等形式也成为布局的重点。无人驾驶技术加上用户场景的建立,将会颠覆整个交通运输行业。
应用|仓储|无人仓整体
无人仓亮相,从入库到装车打造现代化智能仓储
仓储行业正在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自动化可以刚性提高效率,智能化可以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增强供应链柔性。商品的入库、储存、拣选、分拣、出库等一系列流程,在无人仓中都可以用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或者机器人替代。常见的有AGV机器人,根据不同用途又分为搬运、拣选和分拣等不同类型,以及专业从事码垛工作的码垛机器人。另外,RFID标签、立体仓库的应用等均显著减少成本费用,提高了作业效率。
AGV的关键在于调度,码垛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有待提高
从单个AGV机器人来看,核心技术主要在定位、导航、避障等操作方面。但实际在无人仓中运作时,通常一个大型仓库需要配备几十甚至上百个机器人,如何通盘的调配和统筹安排,把集体效用发挥到最好才是考验技术实力的核心指标。针对码垛机器人,国内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控制系统上,国外一般采用的伺服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远好于国内的变频器。
应用|仓储|AGV|拣选
货到人的智能拣选,均效提高3-5倍,节约人力70%
仓储物流的拣选一般有人到货和货到人两种方式。人到货方式中,当前应用最广的是PDA人工拣选,语音拣选、AR眼镜拣选等新兴技术尚未在国内普及。货到人方式中,主要有穿梭车和拣选机器人两种解决办法,都是根据拣货员指令,将所需的商品送到作业人员面前,节约行走和寻找时间。但前者设备投资大,柔性小。后者更加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规划,相对于人工拣选,机器人操作均效提高3-5倍,节约人力70%。
应用|仓储|AGV|分拣
提高分拣效率30%,节约人力70%
分拣环节的机器人应用能够节约70%左右的人力。2017年8月,京东物流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正式亮相,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最大的特点是从供包到装车,全流程无人操作。目前,该中心已经实现自动供包并对包裹进行六面扫描,保证面单信息被快速识别,由分拣系统获取使用,进而实现即时有效的分拣。申通的快递分拣机器人“小黄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分拣,扫码、称重、分拣功能“三合一”,能够实现快递面单信息识别,以最优路线投递。
应用|配送|送货机器人/无人机
无人送货时代即将到来,机器人上岗取代快递小哥
应用|配送 | 对比
送货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无人机只欠政策东风
物流精细化运营后,末端配送的成本和效率成为优化重点,物流公司不约而同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寄托在机器人身上,阿里和京东相继推出自主研发的送货机器人。无人机方面,顺丰、京东、邮政等也纷纷加快布局动作。就实际应用来看,送货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最大难点在于城市道路的极其复杂,加上承载量较小,目前各家投入比例相对小于无人机领域。而无人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最大的阻碍来自政策监管,一旦政策放开后,大规模的商用将会迅速普及。
应用|配送|智能快递柜
丰鸟之争点燃快递柜终端大战,三方势力角逐高下
2017年6月,顺丰和菜鸟双方互相关闭数据接口,一时间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虽然在国家邮政局的协调下,双方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但丰鸟之争实质上是数据、用户等的竞争。丰巢在智能快递柜的布局力度和速度在2017年1月份25亿元的融资后表现得更加强劲,可能对菜鸟形成了一定压力,菜鸟迅速入股速递易的举动,也被看成是和顺丰的正面较量。目前智能快递柜市场入局者主要分为三类:京东、苏宁等电商系;丰巢、邮政易邮柜等快递系;速递易、日日顺、云柜等第三方,各有优势。随着国家队和阿里站队速递易、阿里投资的苏宁和日日顺也将逐渐统一阵营,丰巢背后则有顺丰、腾讯、京东等的支持,三方势力逐渐演化为两大阵营的对峙。
集成物联网、无线通讯等技术,解决最后100米交付痛点
智能快递柜结构分为储物终端、平台管理系统,可以智能存件、智能取件、远程监控、信息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嵌固定式条码扫描头,可读一维、二维条码及手机屏幕条码信息。取件时,用户可凭手机上的收到的取件码,在智能物流柜的扫描窗口刷取,验证成功即可取件。核心技术在于物联网、智能识别、无线通讯等。
中国物流科技行业趋势与展望
政企合作布局物流大数据,重塑供应链智能化模式
智造时代,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
自2013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但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仅占约三成的份额,且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生产关键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百家左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多部政策,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预示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自2013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但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仅占约三成的份额,且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生产关键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百家左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多部政策,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预示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科技创新,催生商业新模式
物流科技的创新将给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升级和变革。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可以更灵活的调整物流结构,由传统先订单后物流的模式,转变为分析消费数据,提前将一部分商品前置,或是生产符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精准地配置库存,降低成本。另外,自动化设备方面,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且改动成本高,一般要求对业务不要具有太多的变化,但目前国内商业发展活跃,变化快,因此10年内一般不会实行仓库全自动化,但自动化程度会逐渐提高,较好的兼顾供应链柔性。因此,一些大规模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很有可能会凭借其自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优势,打造社会化运力平台,惠及更多中小型企业。由于机器人价格昂贵,一些智能装备制造商也正开拓代运营业务,企业在成本允许范围内,能享受到更加先进的仓储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