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西市区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上午8:30至11:30,下午13:00至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
电话: | (0417)4880666 |
地址: | 营口市西市区渤海大街西65号 |
一、区域概况
区位:营口市西市区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是营口市主城区,位于主城区西部。
面积:行政区划总面积316.93平方公里(西市区老城区39.74平方公里,大水塘村5.48平方公里,老二道镇9.76平方公里,产业基地261.95平方公里)。
区划: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32个社区、5个行政村。
人口:户籍人口163255人,常住人口21.1万人。
沿革:西市区是营口市的发源地,地跨辽河南北两岸。清代初期已形成较大的沿海集镇,称没沟营,境内最早的建制时间是清康熙三年(1664年)。1922年(民国十一年)营口县试行区村制,共分八区,境内有二、三、四区。1948年2月营口解放,建立了8个区人民政府,西市区境内建立了其中的4个区人民政府。1957年12月,营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组建西市区人民委员会,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33个街居民委员会。1963年营口人民委员会撤销新华区,并将该区所辖的胜利、清华街道办事处(22个居委会)划归西市区人民委员会领导。1968年10月,西市区人民委员会改名为卫东区革命委员会,不久又改为西市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25日,西市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西市区人民政府。
二、区域特点
区位优势明显。西市区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关键节点上,而西市区是营口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水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动脉—滨海大道以及长江以北最大的斜拉桥辽河特大桥横贯西市,将营口老港、鲅鱼圈亿吨新港与西市紧密相连。沈大和京沈高速公路,哈大高速铁路以及营口机场等濒临西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西市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链中的重要节点和沿海经济发展链中的“桥头堡”,更将西市由辽河口时代带入环渤海时代,使西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更加突出,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进一步提升。
环境资源优越。营口市是鱼米之乡,西市区更是难得的城市污染小、自然风景秀丽的“绿州”之地,拥有北方第二大湿地,三面环水,充满灵气。2010年12月和2011年5月获得“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区奖”、“中国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区”的殊荣。西市区正在努力打造环境与城市互动并进,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塑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上、水景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城景象。
三、2023年发展定位
全力抓好经济运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基本盘。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持续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及时制定有效措施,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三次产业健康发展。做精一产,加快国丰生态盐田复垦、辽宁大红德邻食品、营口海蜇海参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海产品养殖加工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做强二产,发挥濮耐镁材、鑫源机械、鑫峰铝业等企业优势,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深耕细作“老原新”三篇大文章,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快速发展;做优三产,依托全市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辽河历史文化、湿地公园、西炮台遗址、鸟浪广场等优势,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向国际化营商环境看齐,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精品创造和标准创制,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夯实发展基础,奋力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
狠抓招商引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内外资项目一起抓,三次产业一起抓,全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与沈阳、大连等周边城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合作,发挥与产业基地“区区”融合优势,围绕文旅康养产业、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促进产业更加完备、更具竞争力。
狠抓项目建设,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强化重点项目服务,建立企业动态帮扶跟踪机制,一企一策,精准把脉,对症施策,助力企业良性发展、渡过难关。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实体经济降成本,推动惠企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2023年开复工项目不低于37个、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2.6亿元。
狠抓资产盘活,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升值,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维景国际酒店嫁接招商,尽快实现资产盘活。积极利用存量资产招商,统筹全区闲置土地、闲置厂房,积极开展针对性招商,推动闲置资产尽快盘活。
全力抓好疫情防控,树牢底线思维,奋力实现精准防控新胜利。
掌控正确防控方向,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快速精准有效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国务院联防联控二十条措施和疫情防控新十条,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坚决不搞层层加码,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不确定性。
精准分析研判疫情,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强化疾病预防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相结合,抓好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管理,掌握战疫主动权。强化舆情引导,把控正确舆论导向,凝聚起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核酸检测“愿检尽检”。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防控体系建设。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构建疫情防控“一张网”,强化大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发挥社区网格员作用,提高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落实“四方责任”,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以强有力的震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全力抓好民生改善,办好民生实事,奋力实现民生福祉新提升。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保障能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做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残疾人保障,兜牢民生底线。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医疗卫生三级网络建设,提升基础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饮食用药安全。丰富老年人生活,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不断加强城区管理,逐步改善城区环境。加快辽河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做好规划和开发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大辽河区域、老九中、润滑油、东海大街等区域房屋征收工作,力争早日晾地,尽快盘活土地。加速完成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收尾工作,做好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继续开展“土地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完善城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将西市发展融入全市整体规划中去,科学规划零散土地,修建公园广场和市民休闲场所,推动城区建设提档升级。强力推进创城工作,持续抓好“八乱”治理,提升城区美化、洁化、序化水平。抓好农村生活垃圾、自来水管网、公共卫生间改造。积极引进国企参与到物业管理之中,推行“红色物业+党建”的工作模式,完善社区智慧服务,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强力推进:1.西市区创城改造项目。2.小学护眼照明设施改造项目。3.理工附小购置1100套可午睡课桌椅。4.西市区疾控中心改建项目。5.安福里小区、康宁南里小区、安康里小区整体改造工程。6.靶场小区整体改造工程。7.建新西里、马市小区整体改造工程。8.口袋公园建设工程。9.部分老旧小区燃气基础设施配套工程。10.燃气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全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全力抓好风险防控,严防各类风险,奋力实现社会治理新成效。
完善应急预警防控机制,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坚决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聚焦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持续开展危化企业、制造业、燃气企业、渔业船舶、消防安全、校园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底线。
强化社会风险防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做好“万件化访”台账化解工作,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落实领导接访工作制度,及时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努力实现“最多访一次”。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社会舆情监管,始终保持正确的舆论方向。
做好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强化风险防控,坚决杜绝新增违规举债。合理安排资金偿还本息,逐步消化存量债务,降低资金成本。加大征管力度,拓展征管领域,挖掘增收潜力。压缩非急需刚性支出,全额保障民生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守“三保”底线。严格执行预算,提升预算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22年,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5.1亿元(含产业基地),同比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8亿元,同比下降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9亿元,同比下降37.9%;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3658元,同比增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