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江苏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网址: | 进入网站 |
工作时间: | 工作日8:30-12:00 13:30-17:30(秋冬季),8:30-12:00 14:00-18:00(春夏季) |
电话: | 025-12345,电话总机:025-83398000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68号 , 邮政编码:210024 |
江苏简称“苏”,取江宁、苏州二府之首字而得名。地处我国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地跨北纬30°45′~35°08′,东经116°21′~121°56′。长江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全省土地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6.9%。境内山水平原错落,河流湖泊纵横,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3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该遗址文化层发现的炭化纺织品残片是中国现发现最古老的纺织品实物。商代末年,泰伯、仲雍兄弟迁到江南,建立勾吴国。春秋时期,吴国青铜器制造技术闻名遐迩,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末,项羽、刘邦举兵反秦。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之侄刘濞被封为吴王后,定都广陵(今扬州),统辖东南3郡53城。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今南京建都立国,江苏地区成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唐时期开凿大运河,江苏地区城镇因河而盛,扬州成为南北交通、经济、文化的枢纽,有“扬一益二”之称。唐代“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形成“军国大计,仰于江淮”的局面。两宋时期,江苏地区成为全国著名粮仓,南宋有“苏常熟,天下足”的民谚。元代,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植棉中心和棉织业中心。明初建都南京,南京再次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苏州、南京和浙江杭州并称全国丝织业三大中心。清代,江苏地区粮、盐产量雄居全国之首,扬州成为淮盐运销中心,无锡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近代以来,苏州洋炮局、金陵制造局等洋务实业得到发展,江苏先后涌现出南通大生、无锡荣氏等民族工业集团以及张謇、荣氏兄弟等工商业巨头。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江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苏历经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创新驱动等发展阶段。到20世纪末,全省基本迈入小康社会,苏南部分地区在全国探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奋力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4.4万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8万元、增长5%。
自古以来,江苏文化璀璨,人文底蕴深厚。楚汉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相互交融。有“南方夫子”“文开吴会”之誉的言偃,汉赋开山鼻祖枚乘,东晋“画绝”顾恺之,唐代“草圣”张旭,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刻“三绝”,古典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最富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江南丝竹”,“百戏之祖”昆曲,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南京云锦,扬州漆器,宜兴紫砂,是享誉中外的文化作品和历史遗产。截至2022年底,全省有不可移动文物2万余处、可移动文物288万余件;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2座;备案博物馆349家,国家等级博物馆70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1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8名、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