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吴江区 |
分类: | 政府机构 > 人民政府 |
网址: | 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 (法定节假日除外) 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00 |
电话: | 0512-63422818 |
地址: | 苏州市吴江区开平路1000号B座; |
吴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公元909年建县,区域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1.26万,下辖黎里、盛泽、七都、桃源、震泽、平望、同里7个镇和松陵、江陵、横扇、八坼4个街道,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区[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是苏州主城区面积最大的板块。吴江区位优势独特,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
吴江历史底蕴深厚、人杰英才荟萃。吴江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同里退思园、大运河吴江段、吴江运河古纤道三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同里、黎里、震泽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江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孕育了蚕桑丝绸文化、水乡古镇文化、千年运河文化、莼鲈诗词文化、国学文化和江村富民文化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吴江英才荟萃,历史名人辈出。拥有140多位著名人物,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爱国诗人柳亚子,社会学家费孝通,“中国核司令”程开甲等。国学大师南怀瑾晚年定居吴江,太湖大学堂已成为国学文化重要传承传播地。
吴江生态环境优美、水乡气质浓郁。吴江地处江南水乡,拥有独特的水乡风貌。区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域面积26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7%,传统民居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具有浓厚的水乡韵味,是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钟爱之地。全区森林覆盖面积达34.08万亩,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0.04%和70.6%,享有“一类空气、二类水质”的美誉,是独具魅力的旅游度假胜地。近年来,吴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结合示范区“一河三湖”保护建设,深入实施太浦河“蓝带计划”,加快推进太浦河绿廊建设,太湖、京杭大运河、元荡、汾湖等生态屏障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创新开展治违、治污、治隐患“三治”工作,统筹推进“263”“331”“散乱污整治”等行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攻坚战,田林共生、蓝绿交织的生态格局持续巩固。7个“十三五”地表水环境质量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85.7%,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
吴江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动能强劲。吴江产业特色鲜明,集聚程度高,拥有丝绸纺织、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以及光电缆、装备制造两个500亿级产业,区内化纤产量占全国的1/10,光纤光缆产量占全国的1/3,电梯产量占国内品牌的1/6。近年来,吴江聚焦实体、稳打稳扎,坚持以智能化改造、信息化融合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发展质效显著提升。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亿元,同比增长0.6%(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5亿元,增长6%;完成工业投资215亿元、增长23.3%。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全部超序时进度,258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恒力、盛虹上榜“世界500强企业”。新增上市企业4家、过会4家,上市公司A股再融资规模蝉联苏州大市第一。京东、中车、绿地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落户吴江。全球最大硅基氮化镓晶圆生产工厂英诺赛科在汾湖高新区建成试生产,融创桃源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项目开工建设。圆满完成智能工业发展标杆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0个、列全省第一。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落户吴江,与中国信通院开展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亨通光电获批光电缆行业首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入围国家级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博众精工等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盛虹集团入围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项目,永鼎股份荣获省长质量奖、入选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207家、列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70亿元,增长12%。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920家。3家企业获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吴江首个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震泽蚕丝”正式启用。成立全国光通信产业首个知识产权联盟和专利池。
吴江改革成效明显、创新活力充足。一体化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典型案例数位列示范区三地首位,“跨界联合河长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实现示范区内中职学校一体化招生,创建“C位长安”政法协同品牌。“三治”“三优三保”等治违拆旧1151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2200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获评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全面推进,“1+6+N”全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获省法治建设创新奖。区政务服务中心搬迁入驻苏州湾大厦,全国首推“互联网+不动产金融”创新服务,“放管服”改革“1330”目标基本实现,营商环境在2020赛迪百强区排名中列全国第十、全省第二、全市第一。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省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吴江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首次进入前十、位列第七。盛泽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获批省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苏州自贸片区吴江联动创新区、汾湖联动创新区建设扎实推进,综合保税区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改革、通关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3家,注册外资14.6亿美元、增长114%,到账外资4.6亿美元、增长13%,外贸进出口额保持正增长。永鼎孟加拉国家电网改造11.4亿美元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亨通收购华为海洋项目占全市境外协议投资总额的20%。组织“双12苏州购物节 —— 乐购吴江”等系列活动,引进虹桥国际贸易港消费场景,举办“家门口的进博会”,带动消费超5.9亿元。国望高科、凯伦建材等项目落户吴江泗阳产业合作园区,吴江·安吉共建E产业园合作协议正式签订。
吴江融合发展提速、示范作用明显。吴江区坚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以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力争当区域融合发展的示范。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和汾湖高铁科创新城商务区加快建设。新引进苏州湾国际企业总部中心、中泰长三角绿色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中车城市捷运总部基地、东华大学苏州纺织产业研究院、上海大学(汾湖)新材料研究院等项目进展顺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区(医疗器械)挂牌。出台十一条措施全力支持汾湖先行启动区建设,推进生态、创新、人文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江南水乡客厅”。统筹推进吴江北部“智造组团”、吴江南部“新时尚组团”、沿太湖片区高水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沪苏湖高铁工可获批,“苏州南站”枢纽建设和通苏嘉甬高铁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康力大道东延工程开工建设,省际“断头路”加快打通,累计开通跨省公交9条,吴江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1小时交通出行圈”加快成形。顺利开通长三角跨省(上海、浙江)异地就医门诊直接刷卡结算。与秀洲、青浦、嘉善在产业协同、生态共保、服务共享等七个方面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其中联合开展巡河入选中组部编选的攻坚克难案例。
吴江城乡协调并进、功能品质提升。衔接示范区“1+1+N”规划体系,精心编制“十四五”、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关系吴江长远发展的重大规划。启动总面积超万亩、总投资超千亿的人工智能未来社区、江南运河、盛泽未来时尚城等22个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改造老旧小区89个,鲈乡二村、三村片区列入国家试点。建设污水主管网50公里,完成44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86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13家,总投资达16.8亿元。沪苏湖铁路开工建设,康力大道东延建成通车,公交线路里程达2600公里。扎实推进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等21项美丽吴江建设重点任务,众安桥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总数列苏州大市第一,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97个。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成功承办全国智慧农业改革发展大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以全市一流成绩助力苏州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众安桥村、黄家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恒力集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入选2020年度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名县(区)案例名单,获评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平望·四河汇集”入选苏州运河十景。
吴江民生福祉增进、百姓安居乐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城镇新增就业3.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7%低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低保标准实现新提升。困难群众精准救助率100%。17所新建改扩建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近1.5万个。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加快建设,示范区教师发展学院落户吴江。苏州九院挂牌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区中医医院异地新建开工并挂牌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省级健康镇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一单制”结算、示范区医保“同城化”加快推进。老有所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列入国家试点项目。苏州湾文化中心建成启用,苏州湾体育中心全面竣工。全力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生活物资保供。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工作。认真开展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广泛开展信访积案等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有效应对“黑格比”台风正面冲击、太湖超保证水位、太浦闸大流量泄洪等巨大挑战,取得防汛抗灾全面胜利。铁腕开展安全生产百日“雷霆行动”,系统推进27个领域专项整治,完成三级政府挂牌重大隐患项目整改69项,消除问题隐患1.84万个,全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均超60%。
领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