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铜官区 |
分类: | 办事大厅 > 企业办事 |
所属行业: | 综合 |
铜陵市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门户、“皖事通”APP铜陵分站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掌上办理,具体操作指南如下。
渠道一:“网上办”--安徽政务服务网铜陵分厅
安徽政务服务网铜陵分厅汇集了市县乡村四级各部门各类办理事项,对每个办事事项,均给出了详细的办事指南,并可以通过网上填报信息上传材料在线办理。
网址:http://tl.ahzwfw.gov.cn/
安徽省政务服务网铜陵分厅申报指引:
01:打开上述网址,已注册的用户可直接登陆,未注册的用户点击右上角注册按钮进行注册。
02:注册时,按照“安徽省统一用户认证中心”要求填写,即可完成注册。
①个人注册: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按要求填写后,点击“注册”即可。
②法人注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要求填写后,点击“注册”即可。
03:登陆后,点击选择全程网办专题,根据您需要办理的业务选择对应的部门的办事项,按照办事指南进行事项办理申报。
渠道二:“掌上办”--皖事通APP铜陵分站
群众和企业可以下载安装皖事通APP,进行与安徽政务服务网铜陵分厅同源的服务事项手机办理。
皖事通APP申报方式:
01:下载皖事通APP,注册后进行事项办理。
02:打开皖事通APP后,点击底部“我的”进入到登录注册界面。
03:若您使用支付宝授权登录,点击屏幕中间支付宝按钮即可使用支付宝登录,若您不使用支付宝登录,可以通过点击“注册”进行用户注册。
04:登陆后,您可在“首页”搜索“办事大厅”点击进入后,进行办事项的在线申报。
05:在首页点击“更多”后,即可展示更多的便民服务,涉及社保、公积金、教育、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医疗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用户思维和企业群众体验,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夯实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皖事通APP,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进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以部门为中心”到“以企业和群众为中心”,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到“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实现从“皖事通办”向“皖事如意”转变,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以优化服务质量为目标,全力推进业务流程升级再造。
1. 开展跨层级事项全流程梳理。全面梳理市、县、乡、村跨层级办理事项,通过流程衔接、数据流转等方式,实现跨层级审批事项“一次申请、自动流转、直至办结”的运行模式,真正实现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或基层经办人员跑腿”,切实减轻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负担。
2. 全面提升行政审批质效。在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承诺时限基础上,创新工作举措,加强审批监管,完善收费功能,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限、降低办事成本,营造简约高效的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办事时间平均精简30%以上、环节平均精简40%以上、纸质材料平均精简50%以上,最大程度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深入开展“减证便民”工作,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3.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不动产“网上(掌上)登记中心”,推出PC端、手机端、自助终端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服务,为群众提供多种选择,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持续深化企业开办并联审批改革,不断完善和优化“办好一件事”服务链条,为创新创业提供助力。推进铜陵市创业就业人员购(租)房补贴系统开发应用工作,实现跨部门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为促进人才引进、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不断提升网上服务能力,促进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1. 升级完善政务服务平台总门户。进一步优化整体栏目布局和服务提供方式,在现有分类基础上,增加多样化、便于群众理解的分类方式,让办事人快速定位到办理事项,开设特定人群服务专栏,着力提升平台服务能力。拓展接入“12345”市长热线客服系统,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与政民互动专栏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处理效率。
2. 开展法人事项“全程网办”梳理。在2019年已完成的个人事项“全程网办”梳理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开展全市法人事项“全程网办”梳理专项行动,组织各县(区)、各部门开展集中办公,逐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市法人事项“全程网办”清单,确保清单内法人事项可以“零原件、不见面”办理。
3. 丰富“办好一件事”精品套餐。在2019年已实现的59个“办好一件事”套餐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聚焦营商环境、民生服务领域,以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办件量较大的高频事项为主,继续丰富“办好一件事”精品套餐服务事项,在全省实现100个“一件事”集成办的目标范围内,做到涉及我市的“一件事”服务“应编尽编、应上尽上”,高标准、高规格完成我市“一件事”任务,实现“一次提交、综合受理、协同办理、统一反馈”。
4. 深化“场景式服务”梳理。在一体化平台已实现的智能导航、智能搜索、智能客服等功能的基础上,开展“多情形”政务服务事项“场景式服务”梳理专项行动,细分“多情形”政务服务事项在不同“场景”下的受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让办事人通过简单的选择便可获得更加“精准”的服务。
5. 拓展和优化公共服务事项接入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高频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组织公共服务提供单位接入政务服务平台,编制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提供相应办事指南,通过明确公共服务事项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要素,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的实际应用,切实满足企业群众的办事要求。
三、持续提升移动政务服务水平,打造铜陵移动端服务新生态。
1. 全面优化移动服务。总结皖事通APP铜陵分站上线运行以来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及群众应用习惯,适时改版提升皖事通APP铜陵分站服务界面,丰富功能模块,优化页面配置,增强页面亲和力和友好度,让服务对象好用、易用、愿意用。加强“铜陵e政务”微信公众号建设,提高信息发布频率,将“铜陵e政务”打造成全市政务服务领域的权威信息发布。启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事端APP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业务办理“掌上批”,为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2. 促进优质服务上线。按照以服务带动应用的原则,年内开发上线10个以上高频、热点服务。以惠企事项和民生事项为重点,筛选确定一批移动办事目录事项,按照“皖事通”移动端建设相关规范,完成目录事项开发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移动端办理,加快实现更多事项“指尖办”、“掌上办”。
3. 聚力实现“安康码”全覆盖、多功能、“一码通”。重点强化“安康码”申领注册,做到全覆盖;完善“安康码”功能,将个人信息、电子证照、支付凭证等功能集成到“安康码”中;调整“安康码”应用,从疫情防控期间的“电子通行证”作用,向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更多领域延伸,实现从“一码通行”到“赋码生活”的转变。
四、持续优化线下政务服务效能,推进线上线下集成融合。
1. 加快实施综合窗口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布局,打破部门分设窗口的格局,根据窗口业务量情况,对办件量低的窗口进行整合,按照“前台(窗口)统一收出件,中台分类受理,后台集中审批”的服务模式,因事制宜设置通办、主题、专业窗口,变“部门多窗”为“政府一窗”。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综窗改革任务。
2. 推行7 x 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充实一批一体化自助终端设备,应用人脸核验、指纹识别、智能打证等信息技术,打造功能齐全的自助服务大厅,实现自助核验、自助查询、自助填报、自助办理、自助打印等服务功能。梳理高频热点事项预约目录清单,辅助“随时办”人工服务。推行智能+人工收取件服务,开发智能化综合收取件系统,配备综合收取件智能设备,辅之以人工值班帮助,开展全天候收取件服务。
3. 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等相关设施,添置和配齐必要的办公设备,全力推行“网上办、自助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结合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组织开展各层级、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基层政务服务大厅(站、点)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到2020年9月底前,形成辖区内政务服务大厅(站、点)全覆盖,打造一批基层政务服务示范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4. 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办理一套业务标准、一个办理平台,确保同一事项、同一办事情形的线上办事指南和线下窗口业务流程一致、办理标准一致。实现线上赋能线下、线下助推线上,推动政务服务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规范办事指南,做到指南之外无申报材料或自行附加审批条件;可以在线收取电子材料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纸质材料。
五、持续加强政务服务基础支撑,充分提升政务服务能级。
1. 持续推进数据汇集共享。完善资源目录体系,推动各部门开展资源目录动态更新和数据挂接,持续丰富数据中心数据种类及数量,做到政务类数据归集率达100%,社会类数据归集率达60%以上。推动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和系统整合,并在养老、医保、就业、学区压力等重点领域探索数据集成应用。
2. 持续开展“四电”建设。不断丰富电子证照的数量,市及市以下154类证照要实现全量化制作;加快电子印章收集制作,各级政务服务办事涉及的所有电子印章,年内要全部制作完成。开展重点市级政务审批系统对接升级改造工作,完善数据交换规范,实现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和电子云签的互联互通,推动全市各部门提升电子云签使用率和电子档案上传率。
3、创新“四电”应用场景。拓展电子证照(加盖印章)应用场景,强化各审批单位对电子证照互认互信。围绕公积金、不动产、企业开办等重点领域,开展办事前置材料梳理专项工作,对能实现调用电子证照的事项,要做到应调尽调。拓展创新利用电子社保卡、电子医保凭证、电子健康卡、电子营业执照、电子不动产证等重点证照应用场景,切实发挥电子证照对实体材料的替代作用。
六、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改革攻坚合力。
1. 全面推行“好差评”制度。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好差评”制度,完善“好差评”评价收集反馈整改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通报制度、差评复核纠正机制,促进政务服务创新和迭代升级,让企业群众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做好宣传推广,提高“好差评”制度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参与度,引导企业群众主动评价政务服务绩效。
2. 推进“互联网+监管”应用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互联网+监管”平台事项清单,做细做实,促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完善注册人员和监管事项的动态管理机制,强化监管行为信息的及时、准确录入,逐步发挥监管平台的事中、事后监管效果,促进政府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全程服务”转变。
3.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持续加强长三角“一网通办”企业、个人专窗建设,适时增加上线法人和个人事项数量,不断完善特色无感漫游事项,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建设,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4. 完善优化电子监察系统。完善监察规则,优化监察功能,实时、全程、自动对网上审批、服务行为进行监控,提前预警,并将监察数据纳入各部门绩效评估,倒逼部门优化政务服务。
5. 加强政务服务宣传推广。各级各单位要加大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力度,充分依托各类渠道,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运营推广,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结合社会热点、群众关切,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及时、精准地把政务服务各项创新应用推送给适用群体,让广大服务对象切实从各项政务服务改革中增强获得感。
6. 强化工作组织建设和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好人员、经费和技术保障。落实工作责任,突出考核重点任务,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组织建设,各县(区)政府、市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动态调整本单位“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机构和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