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服务分类
地理位置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冀豫两省交界处,位于北纬36°03′26″~36°26′30″,东经114°43′42″~115°07′24″之间,北邻广平,西接成安、临漳,东与大名相连,南临省界与河南省的安阳、内黄、清丰、南乐4县相望。历史上有“三魏重镇、晋齐咽喉、燕赵吴楚孔道”之称。魏县周边拥有京港澳、南林、大广、青兰、邯大高速5条,县域内有邯大、魏峰、安聊、大牙省道4条,国道G230(定魏线)贯穿南北,从县城乘车出发,5分钟可上邯大高高速,8分钟可上大广高速,20分钟可上青兰高速,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区和中原经济区。县境南北长42.24公里,东西33.5公里,总面积863.6平方公里,地势平坦,自西向东缓缓倾斜,海拔多在48米至57米之间,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漳河自西从蒲潭营村流入,至东于南北拐村流出,境内长32.3公里。卫河横贯境域南端,由西部北善村南入境,于东部南辛庄村出境,境内长15.9公里。
建制沿革
魏县古域位于黄河之东、济水之西,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华北平原地带。据位于今魏县边马村东1公里处的仓颉陵古文化遗址挖掘考证,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魏域就有古人类活动,属于仰韶文化区域。相传黄帝时期,魏域为黄帝子昌意封地,并筑昌意城(在今边马村)。《禹贡》分全国为九州,魏域属冀、兖二州。夏为观扈国领地,商为畿辅之地,西周为洹水地,初为商后裔武庚封地,后为武王少弟康叔封地。春秋先后属卫、晋,战国时三家分晋属魏国,魏文侯在今魏域建都,魏县县名由此演变而来。公元前335年,苏秦主持的六国抗秦结盟就发生在古洹水镇(今旧魏县村)。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在今魏域首次设县,名棘蒲,治所在今治南,属邯郸郡东部。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置魏县,属魏郡,治所于村(今大名城西北12.5公里魏庄、马头一带,史称汉城)。魏郡为冀州刺史部南方大郡,分置东、西两都尉府,东都尉府在魏县,辖东南数县,史称“三魏重镇”。王莽新改魏城亭,刘玄更始二年(24)复称魏县。三国属曹魏冀州魏郡,先为魏国大将徐晃封地,黄初二年(221)改为曹丕子阳平王封地,西晋属司州魏郡。南北朝时期,前、后燕属贵乡郡。北魏属相州魏郡。北齐属清都尹。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魏县,设魏州,治所在今大名县大街乡罗城。隋开皇六年(586),置繁水县,治所在今秦固东,属武阳郡;十六年(596),析置漳阴县。大业初省漳阴入魏县,末年,李密取之,改郡为州;寻为窦建德所据,未几,宇文化及自黎阳北趋魏县,僭帝位,国号“许”。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置漳阴,唐太宗贞观初仍省入魏。唐天宝三载(744),魏县治因水患移治汉城北(史称旧县庙,又称唐城)。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属大名府,后唐属兴唐府,后晋属广晋府,后汉、后周属大名府。北宋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宋熙宁六年(1073),魏县因水患移治洹水镇(今旧魏县村)。金大定七年(1167),分魏县北部置广平县,属河北西路沼州。元属中书省大名路。明洪武三年(1370),因漳水冲啮,县治北迁五姓店(今县城,史称明城),属京师大名府。洪武十年至三十一年(1377~1398),大名省入魏县。清初属直隶大名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水患圮城,县废;次年,魏县与元城县、大名县合并。
民国初年,魏县、大名县、元城县实行“三区分治体制”,今魏县属于西区,今大名县东北部属于东区,今大名县属于中区。民国29年(1940)年6月,魏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建制恢复,治无定所;8月,又析今境漳河南置漳河县,同属冀南一专区。民国33年(1944)8月,漳河县并入魏县,魏县改属冀鲁豫边区三专区。民国35年(1946)7月,魏县政府在崔阁成立,属冀南区三专区,同邻县作了适当的区域调整:原属魏县的高寨、大小韩道、白水潭、赵各庄、未城、许家堤等22个村划归大名县管辖;原划归元城县的邵村、前闫庄、后闫庄、张庄(今北张庄)、北代固5村从大名县划回魏县,而柏村、王村却永远留在大名县;原属内黄县的甘固、泊口一带划归魏县;两省两府四县夹一州之地的回隆镇全境划归魏县,魏县版图扩大至今貌。1947~1949年,又分车往、回隆一带54村划归漳南县,旋撤,所划村庄又悉数归还,魏县恢复原界。
1950年春,魏县人民政府北迁魏城镇(今魏州街道办),属邯郸专区。1958年7月,广平县西南温、胜营、北双庙、南温店、王营、赵寨等2l村划归魏县,同年11月,魏县与大名县合并。1961年5月,魏县、大名县分置,魏县建制恢复,政府驻地魏城镇,隶属邯郸专区。次年5月,广平县从肥乡县析出,独立建制,原划归魏县的北双庙、胜营等14村划归广平县;西南温、东南温、南温店、王营、北罗营、庞庄、赵寨7村仍留归魏县管辖,魏县境域延续至今。1993年7月,邯郸地、市合并,魏县改属邯郸市至今。
行政区划
1962年2月,魏县设6个办事处,各办事处驻地同原6个区公所驻地。1982年7月至1984年3月,先后撤销6个办事处,恢复为6个区,下辖37个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销37个人民公社,改建为30个乡、7个镇,全县共辖37个乡镇,535个行政村。1989年4月,全县部分乡镇合并,改建为23个乡、镇。1996年,撤销西康疃乡,并入北皋镇;撤销白仕望乡,并入魏城镇,全县合并为21个乡、镇。2008年10月,从魏城镇划出19个居委会成立魏州街道办事处(未报批)。近年来,持续推进撤乡建镇和“村改居”工作。张二庄(2010.4)、东代固(2013.10)、院堡(2015.12)、棘针寨(2018.2)、南双庙(2018.2)、泊口(2020.12)、边马(2020.12)、仕望集(2020.12)先后实现撤乡设镇,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辖魏州街道办事处,魏城镇、双井镇、牙里镇、张二庄镇、回隆镇、北皋镇、车往镇、德政镇、院堡镇、东代固镇、南双庙镇、棘针寨镇、边马镇、泊口镇、仕望集镇15个镇,大辛庄乡、大马村乡、、沙口集乡、北台头乡、前大磨乡、野胡拐乡6个乡,561个行政村(其中:489个村民委员会,72个居民委员会)。
地质地貌
魏县全境分布着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层其厚度大约在500米~600米,大部分是河流冲积、洪积沉积物。底板埋深在20米~70米之间,岩性为粉、细中砂,局部粗砾砂,岩性特征以灰黄、褐黄色砂黏土及砂黏土夹砂层为主,另有黑色淤泥质粘性土夹粉细砂层,结构疏松。底板埋深70米~200米之间,岩性以粗砂为主,局部砾砂。岩性特征为灰黄、棕黄色或棕袍色砂黏土及粘砂土夹砂层粘性土,具黄土状结构。埋深在200米~420米,为冲积、洪积沉积物。岩性特征上段为锈黄红色棕褐色粘性土夹灰黄色砂层土层,内见长石及钙质小白点,具有黄土状碎块结构;下段为棕红棕褐色粘性土夹砂层。埋深在420米~600米,是冲积湖积与冰水沉积物。岩性特征为红色、紫色、紫灰色或灰绿色黏土及砂黏土夹砂层,黏土细膩,有灰白条纹和斑点。第三纪地层隐伏于600米以下,沉积厚度有5000多米。魏县地层处于临漳—魏县—大名大断裂带,该断裂带从安阳—邯郸—邢台大断裂,在磁县分出,经临漳—魏县往东向大名延伸,系华夏结构体系中第二巨型沉降带的一部分。
全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开阔平缓,海拔高度在45.5米~58.5米之间,高低相差仅13米,地面坡降为1/2300。主要地貌类型为:故道缓岗、漳卫河滩地、缓斜平地、河间洼地。故道缓岗为漳河故道自然堤,一般高出地面0.5米~2米,沿县内5条明显的漳河故道从西向东延伸,面积约0.67万公顷,占全县耕地的7.8%;漳卫河滩地分布在漳河、卫河防洪堤内,共约0.64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2%;缓斜平地分布在缓岗与河间洼地之间的开阔地带,全县大部分属于这类地区,面积共约4.75万公顷,占全县耕地的71%;河间洼地分布在故道之间,地面比周围低0.5米左右,主要分布在德政、沙口集以北,安张庄、大庄以南及薛庄—双井—大马村和张二庄—大严屯、紫岗一带,面积约1.33万公顷,占全县耕地的15%。
气候特征
魏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气候总体较好,适合农作物、蔬菜生长和林果种植。魏县地处中纬度地区,热量充沛,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数季节分布为春季最多,夏季最少,冬季略多于春季。通过对2003~2006年气象要素统计,日照时数在1855~2373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3.7℃,历年为13.5℃,年极端最高期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魏县1978年6月30日最高气温41.1℃,1972年1月26日最低气温-19.8℃),无霜期210天左右,魏县年平均风速2~4米/秒,季节风速分布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秋季最小,常年出现南风的频率最多。年降水量为333.8~746.2毫米,历年为525.2毫米,常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时段分布也不均匀,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5%~75%,冬季降水量最少,秋季稍多于春季。魏县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旱、涝、大风、冰雹、高温、干热风、霜冻、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每年平均有不同范围、不同程度出现,其中以旱涝最多,其次如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
2020年平均气温为14.2℃,与常年值(13.5℃)相比偏高0.7℃,略低于2019年(14.4℃),属温度偏高年份,春、夏两季气温显著偏高;年平均降水量504.3毫米,较常年529.5毫米偏少4.8%,春季降水较常年偏多1成有余,秋季降水则偏少1成有余,夏季前期偏少5成多,但“七下八上”盛汛期降雨过程频繁,降水明显增多,汛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不到1成。
文化旅游
由于魏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长的建县历史,境内齐鲁、燕赵文化交融,魏文化、水文化,龙文化、古黄河文化、漳卫河文化源远流长,“天仙女嫁杜郎”“神龟驮城”“天龙下凡”等美丽传说故事世代流传,传统棉纺织技艺、四股弦、冀南皮影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发展和人文积淀凝炼了“重信义、敢担当、创大业、爱家乡”的魏县精神。2009年,魏县被联合国地名总部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魏县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县内先后涌现出了西汉位列三公的司隶尉盖宽饶、盛唐屡建奇功的郯国公张公瑾、宋朝开国名将潘美、清朝考古和辨伪专家崔述、上甘岭战役打出国威的崔建功、世界克隆牛之父杨向中等一大批优秀人物,为魏县历史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魏县是中国鸭梨之乡,县城周边有近20万亩生态梨园,借助河北省“引黄入冀补淀”的有利条件,建成了环城66公里、9000多亩水面,通水河道130多公里,形成了“碧水相连、河湖棋布”的生态水系。境内有礼贤荷风、宋园香雪、神龟驮城、魏风古韵、古漳唱晚、玉泉晨曦、益民秀山、日晷观天等魏州八景。2014年,魏县梨乡水城水利风景区被评为第十四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依托鸭梨生态园林和生态水系的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魏县持续举办中国·魏县梨文化旅游节和金秋鸭梨采摘体验游活动,年来魏观光旅游的游客达400万人次。
人口民族
2020年末,全县总人口1041198人,总户数267769户,平均每户3.9人。
魏县人口以汉族为主。清代前对其他民族无文字记载。民国初有少量回族从大名县流入,他们为经商方便,逐步迁居县城,魏县始有回族。20世纪80年代后,来自广西、四川、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地的妇女因婚姻迁到魏县居住,魏县民族随之增多。2020年,全县有24个民族,其中汉族1040758人,其他民族440人,分别为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
咨询电话:0310-3506102;纳税咨询、纳税服务投诉电话:0310-5206908(咨询)、3506568(投诉)
办公地址:邯郸市魏县魏城镇龙乡北大街99号
官方网址:点击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工作日 8:30—12:00 14:30—17:30(夏季) 13:30—17:30(冬季)
咨询电话:0310-3513754
办公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东壁西路66号
官方网址:点击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8:30-12:30 夏季下午2:30-5:30 冬季下午1:30-5:30
咨询电话:0310-3513004
办公地址:魏县魏州东路58号县行政审批局三楼
官方网址:点击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工作日,上午8:30-12:00 、下午(夏令)14:30-17:30;(冬令)13:30-17:30
咨询电话:(0310)3515009
办公地址:魏都南大街2166号优扶医院五楼
官方网址:点击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2:00,14:00-17:30(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咨询电话:0310-3513004
办公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魏州东路58号
官方网址:点击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工作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秋冬春季(9月1日~5月31日)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30;夏季(6月1日~8月31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 法定节假日除外。
1、魏县德政镇人民政府电话:0310-3433055地址:魏县德胜西路135号2、魏县仕望集乡政府电话:0310-3301058地址:仕望集乡仕北村新兴路31号
1、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办公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魏城镇魏州东路68号联系方式:0310-35203062、魏县审批局电话:0310-3513004地址:魏县魏州东路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