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铜川政务服务网入口
网上办理 基本信息 办理说明 办事机构 中介机构 专业顾问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6〕55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最大程度利企便民,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谋划。在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总体框架下,加强顶层设计和集约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已有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构建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以企业和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出发,优化办事流程,去除繁琐证明,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政务服务工作规范化、便捷化。
坚持开放共享。有序开放政务服务数据,实现互认共享、多方利用,破解“信息孤岛”。凡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核验的材料或信息,不得要求办事企业、群众和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材料、流程、时限,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实现行政权力全流程透明运行,方便群众监督。
(二)工作目标
2017年底前,建成一体化网上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底前,建立覆盖全市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安全可靠、一体化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政务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形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让政府服务更加优质高效,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二、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一)落实体系构架。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由政务服务平台和实体政务服务中心构成,以线上为主导,线下为辅助,线上服务以市政务服务网为总门户,线下服务以市、区(县)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服务站点为主入口。通过统一建设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和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和省、市、区(县)、乡、村五级联动。
(二)整合构建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由政务服务网、服务管理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业务办理系统四部分构成,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办理、反馈和监督。建设全市政务服务网,形成全市政务服务的总门户,区(县)级政务服务网作为市政务服务网的子站,嵌入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政务服务事项的统一管理、统一分办、统一督查、统一反馈。依托全市政务云体系,扩容升级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库和各区(县)、各部门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的联通。开发业务办理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
(三)完善实体政务服务体系。补充完善线下服务事项,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式受理、分办、反馈、监督。加强区(县)实体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理顺政务服务管理体制,实现市、区(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实体服务中心,集中受理、一站办结。依托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区(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受理窗口下移,凡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事项均应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服务站点直接受理反馈。
(四)推进实体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网深度融合。实体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网共用网上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和业务办理系统,作为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线下入口,重点做好现场服务、材料核验、结果反馈和形象展示,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简化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环节,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大力推进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和在线审查,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开展网上验证核对。
三、规范优化政务服务
(一)规范服务事项管理。依托陕西省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统一发布平台,以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规范事项名称、办理条件、办理层级、办理时限、办事流程,做到全市“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健全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对事项新设、减少、变更要素等情况,按程序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开,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内容准确一致。明确需提交材料的名称、依据、格式、份数、签名签章等要求,提供规范表格、填写说明和示范文本,除公布的条件外,不得自行增加办事要求。全面梳理事项互证关系和前置条件,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坚决砍掉奇葩证明和循环证明。年底完成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形成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
(二)优化网上服务流程。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和在线审查。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及时推送预审结果,对需要补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开展网上验证核对,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
(三)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凡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引导群众分享办事经验,开展满意度评价,不断研究改进工作。
(四)创新网上服务模式。加快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区(县)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开展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把握和预判公众办事需求,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预约查询、证照寄送以及在线支付等服务;依法有序开放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鼓励公众、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发利用,提供多样化、创新性的便民服务。
四、夯实政务服务基础支撑
(一)建立健全制度标准。编制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按照省上技术标准,逐步实现各部门政务数据互认开放,为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制定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各级各类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的名称标识、运行模式和服务标准等。在各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建立信息公开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顶岗补位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构建全市政务服务网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市政务服务网,在网络覆盖面和服务触点上,向区(县)、乡镇(街道)延伸,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用户注册和管理功能,实现网上申报、办理、结果反馈、咨询、投诉、举报和评议等政务服务,方便群众网上办事,接受社会监督。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完善行政权力信息公开、业务网上申请的机制,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实现对政务服务事项的统一管理、统一分办、统一督查、统一反馈。
(三)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为办事对象提供实名认证,通过全市网上政务服务“一次认证、全网通行”,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证照共享、统一搜索服务、统一咨询评议。制定统一的信息编码规则,市、区(县)、乡(镇)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各环节数据信息,统一由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归集、比对和存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依托省电子证照库、身份认证平台,实现电子证照信息省、市互通共享,为各部门提供在线生成、发放、查验、复用电子证照等功能服务。
(四)建立政府各部门互通共用的政务业务办理平台。全面梳理政府各部门公共业务事项,根据业务需求升级改造现有协同办公平台,推动市级政府部门业务办理全程无纸化,实现一个系统办理、一个口径统计、一个平台监督,并逐步拓展至区(县)、乡镇(街道)政府部门。依托建成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协同办公平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对接,打造市、区(县)、乡镇(街道)政府各部门互通共用的政务业务办理平台。
(五)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明确政务服务各平台、各系统的安全责任,建立各方协同配合的信息安全防范、监测、通报、响应和处置机制。加强对电子证照、统一身份认证、网上支付等重要系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控,提高各平台、各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查补安全漏洞,做好容灾备份。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提升信息安全支撑保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市各区(县)、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对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作用,以改善发展环境、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发展活力的思想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组织好、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组织保障。全市各区(县)、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统筹部署,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人专项落实,明确工作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分工,责任到人,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理顺管理体制。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6〕55号)文件要求,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指导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市委网信办负责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运维管理,市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政务服务实体大厅运维管理。市编办负责指导区县理顺政务服务管理体制,要将政务服务机构纳入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市财政局要充分保障“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确保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
(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和群众监督。组织媒体广泛宣传“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成效,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五)严格监督检查。要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为重点督查事项,定期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进行约谈,确保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机构:铜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电话:0919-2836033 投诉举报:12315

地址:铜川市耀州区正阳路

机构:铜川市税务局

电话:0919-3281026

地址:陕西省铜川市新区铁诺北路37号

机构:铜川市科技局

电话:0919-3183125

地址:铜川市新区正阳路九号市政府

机构:铜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电话:0919-3158001, 传真号码:0919-3158050。

地址:铜川市新区齐庆路中段市人力资源大厦

机构:铜川市政务服务中心

电话:0919-2839810

地址:陕西省铜川市新区齐庆路便民服务中心

机构:铜川市邸达财务服务有限公司 认证机构

电话:18909193073

地址: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枫林国际7号楼三单元501室

全部问题
  • 3258457446

    铜川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哪里?联系电话是多少?

    • 李四
      李四 2022-07-07

      根据《铜川市科学技术局 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关于印发<铜川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铜科发〔2019〕51号)和《铜川市科学技术局 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关于做好2021年铜川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荐工作的通知》(铜科发〔2021〕26号)文件要求,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了铜川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认定工作。经各区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党委宣传部门联合推荐上报、合规性审核、征信查询、专家评审、会议答辩、调研实勘、公示等环节,决定认定陕西秦酒酒业有限公司和陕西想象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家单体类基地为铜川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 2010-202495商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澄洺文化 京ICP备18049654